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暨第十九届亚太国际血管健康与衰老会议召开

2024年6月14-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21th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ascular Medicine)暨第十九届亚太国际血管健康与衰老会议(19th Asian-Pacifi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ascular Health and Aging)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血管健康 社区管理”,设置2个主旨论坛,14个分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5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了全球视野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血管健康事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谱写血管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大会由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组委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伦理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健康数字管理研究中心、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医师协会心脑血管健康慢病管理专家委员会、成都医学院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转化内科学杂志(英文)》(JournalofTranslationalInternalMedicine)、《医学评论(英文)》(Medical Review) 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承办。

大会邀请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毕明帅、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部长文静、成都市新都区副区长杨金华、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西南医科大学校长张春祥、西藏大学副校长方江平、成都医学院校长潘克俭、成都医学院科技处处长/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戴小珍、北京大学医学部设备处处长沈如群、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处长丁磊、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海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韩清华、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医学部期刊部主任任延刚、浙江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科内科主任唐礼江、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中心社区医疗部主任王增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蔡琳、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原院长刘天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诗武等国内专家学者,以及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候任主席Gianfranco Parati、国际血管健康学会创始主席/法国心血管研究所教授RolandAsmar、日本东邦大学教授Kohji Shirai、日本东邦大学副教授Kazuhiro Shimizu、法国南锡大学医院教授/国际血管健康学会前任主席AthanaseBenetos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陈育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陈亚兵等国外知名专家参会。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任景怡教授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成都医学院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瑷萍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脑血管健康慢病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系统回顾了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走过的21年历程。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作为国际上最早的血管医学专业会议,承担着国际和国内推广学科新领域、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创新使命,始终以一体化的“历史观、整体观、全局观、人文观、价值观” 思想,不忘初心,追求卓越,引领创新,开辟了全新的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特征的血管医学专业领域,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分级诊疗、扶贫援藏援疆和践行健康中国,旨在实现人类理想健康和长寿的梦想。“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不能仅仅依靠大医院,需要走向基层、走向社区,建立数字化、智慧化的分级诊疗模式,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目前,成都市新都区正在探索国家的智慧化血管健康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分级诊疗实践标准。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海澄在致辞中感谢大会搭建的这一国际化、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专家们的交流碰撞,促进血管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临床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在血管健康领域所做的探索性工作,希望中医药能够为人民群众的血管健康和抗衰老提供保障。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一直走在关注血管健康的前列,去年成功申请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大会的召开将极大推动我国血管医学的发展,提高大数据的使用和管理水平,使患者受益。

大会的论坛涉及血管医学的发展与趋势、血管功能的评价及进展、血管保护的靶点、血管介入、血管康复、危险因素与血管疾病、免疫与血管疾病、血管医学研究的伦理学、慢病管理的三级诊疗、血管医学的基础研究、血管重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血管医学院校教育与医教协同职业发展、睡眠与血管医学、血管衰老等各个方面。

在中美心脏和血管医学交流论坛、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会议论坛上,Roland Asmar教授、陈育庆教授带来了高血压与房颤的最新进展、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和平滑肌参与机制的精彩报告。

在中欧心脏和血管医学交流论坛、中法交流论坛、中意交流论坛、中日交流论坛上,Gianfranco Parati教授、AthanaseBenetos教授、Kohji Shirai教授分别带来了血压变异性、血管健康、新型血管功能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精彩演讲。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张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杨欣、董霄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天润、刘启佳、张晓征,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高雪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刘金波、文芳、孙秀芹、史鸿燕、孙玉凤、杨占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刘运峰,北京大学医学部任延刚、谢高强等北大医学专家在各论坛上做了相关报告。

会议期间,举办了国家数字血管健康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暨中国智慧化血管健康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大数据论坛,并进行了国家数字血管医学中心建设项目联盟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授牌仪式。

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经历了21个春夏秋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个人都秉承着“用仁心仁术服务人民”、“推动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宗旨,一直在“血管心路”上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未来将继续努力,与各国同道一起坚持探索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模式,开启预防人类罹患人群最广泛的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时代。

(刘金波 韩娜)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