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2022-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2024年1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医学科技楼6层会议室召开2022-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詹启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何耀,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明,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处长丁磊,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合处处长孙秋丹,北京大学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沈如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中心各部门主任、科研骨干、教研人员等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心执行主任郝元涛主持。

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首先作中心2022-2023年度工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7个方面:开展循证决策科学研究,推进智库建言献策;依托大队列开展慢性病研究,建设国际顶尖学科方向;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举办系列高水平培训,培养疾控体系精英人才;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战略合作伙伴;采用多渠道并进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和建议,共同努力向未来。

工作汇报之后,与会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和点评。专家们对中心近两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给出了宝贵建议和指导意见。陈宝剑同志对中心在学科建设、国家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发展和成绩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心采用牵手的方法、握手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将认真考虑中心提出的各项问题,使之转化为可落实的办法举措,特别是在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CKB项目支持、常规经费安排上,做好现在的事情才有更好的未来。2024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年,我们要把学科视为重中之重和学校发展的最重点方向,落实举措,树立标杆,促进院校全面发展。

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祝贺中心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和对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支持和贡献。CKB项目国内引领、国际领先,大规模随访的人群队列研究是疾病病因研究中最高等级的证据,我们应遵循自己的研究结果制定中国国民自己的健康标准。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百年未遇之历史大变局,我们要迎接挑战,生物样本库建设要落实解决用地和资金。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积极推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公共政策,解决大公卫问题。争取多方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国家科创2030工程。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云上共享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大数据、生物信息、计算机软硬件人才引进。继续与疾控体系加强合作,开展专业学位培养和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等。

韩启德院士做总结讲话。他表示,听了中心两年工作的总结令人十分振奋,中心近两年工作开展可谓是“风生水起”,树立了榜样。可以概括为5个“大”,即中心有大视野、建大队列、做大课题、搞大协作、出大成果。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对中心来讲是挑战,因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如何完成国际战略转型。韩启德院士强调,“翻江倒海”应该是下一步目标,中心工作要高站位、举大旗。利用CKB项目和产生的科学证据,提出中国人自己的健康标准,关于健康、疾病等要提出中国的学术观点。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分类系统研究,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和卫生经济学因素。中心运行机制可考虑更多渠道和可能性,希望中心未来发展可以取得大资源、布局大战略、展示大手笔。

中心工作是北大医学智库水平、科技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展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  王岚)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