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4年度“推陈出心”主题工作坊收官
10月2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第十一会议室开展的“叙事能力提升”工作坊,为本年度“推陈出心”主题工作坊收官。本次活动由医务处和院工会联合主办,本院约30位老师参加,12位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的老师旁听。
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尽情分组参与,每位老师都是工作坊的主角,主讲内容包括:将经典文学《红楼梦》片段作品带入工作坊并进行讨论,与今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工会“用叙事文学助力医学人文”相结合;第二部分利用一个临床病例,引发大家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进一步体现叙事医学的魅力和其工作的开展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活动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此类工作坊!
叙事感怀:从尤二姐诊病到现代医情
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务处、工会联合主办的“叙事医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知识传递和思想碰撞在这里共生的平台。
首先北大医学人文学院的李远达教授从《红楼梦》中胡太医为尤二姐诊病说起,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从《红楼梦》中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胡太医未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尤二姐的病情细节,包括她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等,导致沟通不畅,这提醒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不仅仅是询问症状,还要关注患者的生活环境、情绪等因素,这些可能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也看到胡太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干扰,如贾府的权势、自身的医术水平和经验等,这反映出医疗决策的复杂性,他并非单纯基于医学知识,还会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的临床情境中,医生也常常面临类似的情况,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因素中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决策;此外也看到胡太医在诊病过程中,缺少了对尤二姐的人文关怀,他没有给予尤二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只是单纯地从医学技术角度进行诊断和治疗,这让我们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应该包含人文关怀。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接下来的讲座中,一个“大发雷霆的卵巢癌患者”病例,引发了我们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这让我对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切实的体会和感悟。通过“叙事”中的“关注”了解了这位卵巢癌患者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治疗痛苦、生活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复发意味着她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再次加重。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反应,更是对长期与病魔抗争却未能得到理想结果的一种宣泄。面对这样愤怒的患者,传统的医学模式可能只是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叙事医学方法则强调要深入了解患者的故事,包括她的患病经历、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通过倾听患者的叙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愤怒背后的原因,从而为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奠定基础。在其中,我们需要以耐心和同理心去接近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例如,医护人员花时间认真倾听患者讲述她复发后的感受、对治疗的担忧以及生活中的困扰。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建立起与患者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愿意向医生敞开心扉,这对于后续的治疗和沟通至关重要。
通过这次工作坊,我深刻认识到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医生、护士和家属都应运用叙事医学方法,关注患者情感、倾听他们的故事,提供更全面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未来,我会将叙事医学理念融入实践,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不仅治疗身体疾病,还关心心理状态,为患者创造温暖、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部 国仁秀
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
日前,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远达老师举办的“叙事医学细读能力工作坊”。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意识到“倾听”和“换位思考”在临床工作和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
李远达老师讲解特别生动,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列举了来自《红楼梦》和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供大家讨论。工作坊邀请了来自医院的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大家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医生和护士更倾向于关注病情和治疗,而非临床人员则更关注患者心理和沟通方式。这种差异让我意识到,医生和患者的视角是不同的,医疗工作并不是单靠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关注他们背后的情感和生活。
“倾听”是这次工作坊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主题。以前我可能更注重从患者的叙述中提取与诊断、治疗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了他们情感上的表达和需求。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患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可能都藏着他们的担忧、渴望和期待。一个简单的询问,可能包含着他们对病痛的恐惧;一句不经意的抱怨,也许表现出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真正的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到”,而是去理解他们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除了倾听,换位思考也是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在第2个临床案例讨论中,不同组的老师从患者、医生、护士的角度做了充分细致的分析,也提出了很多实用建议。这些讨论让我意识到,医患关系中很多矛盾,往往源于我们没有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换位思考并不复杂,只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和用心,就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理解与温暖。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重新认识了医生的角色。不只是“治病救人”,医生更是患者的陪伴者和倾听者。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关怀、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让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医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和科学,它更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病例,而是有情感、有故事的完整个体。作为医生,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帮助患者找到面对疾病的勇气。
未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实践中。比如,在与患者沟通时,多花一些时间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在繁忙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忽略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同时,我也希望在团队中加强合作,与其他岗位的同事多一些交流,借助不同的视角,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温暖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这次工作坊让我意识到,医患关系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多一些倾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换位思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体验的关键。我希望未来能够用这些收获,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贴近患者需求,也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有温度。
——放疗科 郑宣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