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9小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助力44岁男子断腕“重生”!

日前,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医疗团队奋战9个小时,成功为一位左手腕关节完全切断的44岁男患者完成断腕再植手术。之后,在医疗团队密切关注、精心护理下,这位患者闯过肿胀、抗凝、感染、坏死等重重难关,安全度过危险期,目前已顺利出院回家。

紧急接诊,断离手腕触目惊心

11月21日16:30,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一位男患者因左手断腕血流不止,情况危急!”修复重建外科值班医生林海阳立即前往急诊外科接诊。当打开伤口的一刹那,在场所有人员都倒吸一口气:患者左手自腕关节离断,其腕部末端早已血肉模糊且骨头外露,需要立即进行再植手术。

据了解,肢体离断后最佳抢救时间是6—8小时,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对于这位患者而言,手术要保住他的生命,还要设法保住其左腕,并且尽最大可能恢复左手功能。

“快,立即启动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必须争分夺秒,否则就会错过断肢再植的黄金期 。”林海阳医生一边安排,一边为患者断腕近端加压包扎止血,安抚患者情绪,下达抽血、拍片、输液等一系列医嘱,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

伤情就是命令,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一场惊心动魄的“保手战役”正式打响。修复重建外科主任冯光紧急组织团队开展术前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要求全力吻合血管、神经、肌腱,尽量保留患者后期手部功能,同时请手术室、麻醉科全力配合尽快开展手术。

“绣花”技术,9小时断腕“重生”

时间紧迫、病情复杂,在首钢医院麻醉师张艺蕾、李艳清和巡回护士王春阳的协助下,手术由该院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赵景峰和欧阳四民、林海阳、骆子源等医生共同配合完成。

无影灯下,医生们全神贯注,从清理创口,精心吻合、桥接每一根血管、神经和缝合每处肌腱,到手部骨折的重建固定,每一步操作都是“稳、准、轻、巧”的结合,也是对医生体力和耐力的挑战。

如果说外科手术是刀尖上的艺术,那么显微外科便是“针尖上的芭蕾”。术中发现,患者术区损伤严重,吻合断端处动脉、神经、肌腱伴有撕脱,导致吻合非常困难。医生欧阳四民抽丝剥茧,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用宛如头发丝一般粗细的“针线”修复肌腱、神经,再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吻合血管,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医生们尽最大可能助力患者后期恢复手的血供及功能。

手术团队连续奋战,与时间赛跑,这台全程9个多小时的手术最终顺利完成。这不仅仅是一场艰巨的断腕再植手术,更使患者和他身后的家庭获得了新的希望。

用心守护,是患者快速恢复的关键

正确的术后护理不仅是手术成功的延续,更是加速身体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据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赵景峰介绍,断腕手术过程的风险很大,手术成功只是保肢的第一步,术后更不能放松,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避免血管血栓或痉挛,导致血运障碍甚至再植手的坏死。

为此,首钢医院ICU团队和修复重建外科的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松懈,每2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的血运,给予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抗血栓、镇静等一系列精心治疗和护理。经过5天不间断地治疗与观察,患者手部血运重建完好,毛细血管反应良好。11月底,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顺利出院回家,目前,正在进一步休养恢复中。

手作为人体重要的功能器官,结构精细复杂,手部受伤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此次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施展“魔法”,让患者断手再“生”,体现了该院在处理复合外伤方面所具备的医疗救治水平。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