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年会召开

2024年12月14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联合主办,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承办的2024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年会顺利召开,大会主题聚焦“新技术赋能队列数据共享”。

会议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创始负责人詹思延教授和中国队列共享平台联合负责人黄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吸引了全国各地200余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同时还有超过5.4万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参会。大会围绕新技术赋能队列数据共享主旨报告、队列共享圆桌会议讨论、工作组进展报告、新增队列报告等多个专题论坛展开。

大会线上直播

开幕式及CCC七周年回顾

开幕式由王海俊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队列研究的资源和大数据是开展精准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回顾过去七年,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在全国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共享与共赢的良好局面。王嘉东教授表达了对本次年会的美好期待,希望会议能够激发思想碰撞,明确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王嘉东副主任致辞

开幕式上,詹思延教授以“中国队列共享平台(CCC)七周年回顾”为题,系统梳理了平台建立的初衷和发展历程。她表示,过去散在的社区队列、特殊人群队列、疾病临床队列虽各具价值,但由于缺乏整合与共享,其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国队列共享平台正是为应对这一挑战而建立。今年,平台迎来了22个新增队列,并探索形成了全新的管理模式。未来,平台将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的中心化与全流程安全溯源管理。詹思延教授寄语本次年会,希望以此为契机勾勒平台的未来蓝图,推动共享走向创新、从学术应用迈向社会实践。

中国队列共享平台负责人詹思延教授报告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黄涛教授主持。开滦研究总负责人吴寿岭教授作题为《开滦队列建设与数据共享经验分享》的报告。他系统介绍了职业人群突发疾病与公共安全问题的队列整合研究,分享了开滦研究队列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随访中的数据共享经验。该队列通过横向、纵向及多维整合的数据挖掘,为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吴寿岭教授特别强调了队列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稳定投入机制,以及整合医疗和社保数据的重要意义。

吴寿岭教授报告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兴栋教授以《泰州队列建设与队列数据开放共享》为题,深入阐述了泰州队列的设计理念和建设特色。泰州队列充分利用区域优势,通过多维度精细化表型测量、特色深度子队列的构建以及定期基线调查,深入研究暴露与表型变化的关联,为区域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兴栋教授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鲁向锋教授作了《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及防控证据》的专题报告,回顾了我国早期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的历程。他从环境因素解析、遗传与环境综合评估等多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并提出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多组学技术开展精准预防的重要性。

鲁向锋教授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陶立元研究员代表王鹏主任医师分享了《北医三院健康体检队列》的建设经验。他从临床医生的视角,探讨了体检中心在健康管理和队列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医院作为研究和实践平台,对健康人群队列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展示了北医三院在专病队列建设中的成效。

王鹏主任医师报告(陶立元研究员代参加)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席波教授以《儿童慢病队列数据共享经验分享》为题,探讨了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的研究意义和初步成果。他从国际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的经验借鉴出发,结合中国儿童期心血管防控的重要性,分享了桓台儿童心血管随访队列的关键研究发现,包括儿童期超重肥胖与成年期心血管指标的关联,以及我国儿童糖脂代谢紊乱的流行趋势。席波教授还介绍了我国提出的儿童血压简化标准,该标准已获得国际认证并广泛应用。

席波教授报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教授作了《CKB建设与数据共享经验分析》的报告。余教授详细介绍了CKB(China Kadoorie Biobank)在生物样本管理和数据开放共享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强调了建立完善的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必要性。通过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与联合攻关的同步发展,CKB自2016年首次与外部学者合作发表研究以来,已累计发表82篇高水平论文,其中80篇为英文论文,充分展示了开放共享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余灿清教授报告

随后的圆桌讨论由黄涛教授主持,詹思延教授、吴寿岭教授、陈兴栋教授、鲁向锋教授、席波教授围绕队列研究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重点聚焦于数据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实现大型队列与医保、社保数据的有机结合,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与会专家还指出,生物样本的数字化进程已初见曙光,但在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未来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深入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多组学技术,将为队列研究注入新动力,加速科学发现与应用转化。最后,詹思延教授以“开放共享、社会共治、合作共赢”十二字总结展望,为队列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与制度完善提供了宝贵见解,也为中国队列共享平台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

圆桌会议讨论

专题论坛与新增队列分享

下午的工作组专题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斌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分享了队列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黄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队列共享平台信息化建设》的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队列共享系统的总体设计,特别是在信息可视化展示方面的创新进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直观的队列数据分析与共享工具。

山东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的薛付忠教授随后发表了《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报告,重点阐述了以大数据赋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联邦多模态大数据队列共享平台建设成果。他展示了多模态数据映射和技术创新,以及数字智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综合效能。

王斌研究员分享了《环境暴露与人群健康工作组》的研究进展。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开发的暴露组学分析工具包(ExposomeX),并探索了“暴露—生物学过程—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提出了基于小样本机器学习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未来工作方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海俊教授则围绕《生命早期暴露与健康工作组》的主题,探讨了生命早期暴露对母亲及子代健康的深远影响,并分享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模型。这些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姚尧研究员带来了《老年健康队列工作组》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解决老年健康多因素复杂性的创新方法,并分享了新增的彭祖队列、如皋长寿与衰老队列及中国主动健康队列的研究动态。这些工作为我国老年健康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孙凤研究员展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文献动态汇聚与荟萃队列应用平台》。她介绍了团队开发的文献检索、筛选、提取工具,并通过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文献汇聚案例,展现了荟萃队列研究在推动学术整合中的潜力。

工作组专题报告

后续的新增队列专题论坛由吴涛教授主持。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牛凯军教授以《免疫流行病学工作组》为主题,介绍了“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已完成10万余人完整基线数据的收集,并在调查现场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高质量与科学性。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祁小龙教授汇报了《肝脏疾病工作组》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LiverHome)和中国儿童肝脏健康促进项目(LiverKid)。祁小龙教授提出,未来3年内将在全国31个省份招募10万名社区居民,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深度研究慢性肝病的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肝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来自西湖大学的郑钜圣教授带来了《肠道菌群工作组》的研究报告。他介绍了“西湖肠道计划”,一个专注于中国人群肠道菌群研究的项目,目标是全面刻画中国人群肠道菌群的图谱、动态变化及其功能,并开发基于肠道菌群的膳食干预新策略,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房中则教授作了《代谢流行病学工作组》的报告,提出肠道微生物代谢组作为反映集体健康状态的重要维度的研究视角。他展望了全生命周期代谢谱检测及代谢调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包括靶点研究和酶活性表征平台的建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董小康研究员则以《河南省农村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为主题,分享了如何在河南农村地区建立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他详细介绍了现场调查的工作流程、基线调查的内容和队列随访计划,同时强调了严格的项目质控措施。

西安交通大学的米白冰教授在《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展示了西北区域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成果。研究通过统一的规范标准完成了多次随访,并揭示了疾病谱、环境特征、膳食习惯及共病情况等重要研究结果,为区域健康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曹英娟主任汇报了《全国多中心护士健康队列》的研究动态。研究聚焦护士群体的健康问题,包括睡眠障碍和焦虑的预测模型建设,并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第一轮随访工作。

最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的解武祥教授以《北京老龄化与血管研究队列》为主题,探讨了基线血管指标与未来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和视网膜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队列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新增队列专题报告

大会闭幕

作为中国队列共享平台负责人,詹思延教授指出本次大会为队列数据共享的合作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展望未来,詹思延教授提出了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建设的多个重点方向。她指出,平台将进一步加强包容性,预计到2025年,更多高质量的队列将加入平台,以推动学术研究和公共健康事业的发展。最后,詹思延教授强调,平台将继续围绕“开放共享、社会共治、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构建一个开放、规范且高效的队列共享生态体系,为科研、临床和公共卫生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全体合影

(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