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共创现代医学博物馆的未来

在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上的开幕致辞

9862668e18594aaab2d4fc61e6e89a5f.jpg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道:

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四月份,首届医学博物馆论坛在这里召开。看到今天的场地布局,我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同的是,今年较去年而言,到会的嘉宾更多,诸位对医学博物事业的参与热忱度也更高。我们历经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刚好在今日召开的第二届医学博物论坛与诸位分享,首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是我们将在今天正式成立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

我很认同一句话: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过去的“历史”。我们目前的知识,是建立在既往人类历史长河所汇集的智识成果基础之上,也将在日后成为被后人引用借鉴的“历史”。历史的留存依托于文献的记载,在文献之外,器物也是极其重要的历史载体。

在文字还没有发明前,对历史的追溯依靠对器物的发掘与考证;后来即使有了发达的文字体系,对史实的还原仍无法脱离作为补充性证据的器物。所以,器物在史实的呈现中,乃至人类文明的研究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所以尽管我们今日认知的“博物馆”概念,古今中外对它的称谓不一致,但都反映了对器物文化的高度重视,清代规模性的有琉璃厂、金石家私藏性质的有积古斋,欧洲早期有珍奇室(cabinet of curiosity)。如今在欧美发达国家,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且收藏主题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向社会、经济、科技等多元维度延伸拓展。

回溯建国后的历史,会发现文物保护在我国日渐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就北京而言,国庆十周年,北京市建立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博物馆,这些机构当时在文物保藏与文化传播事业上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文化事业迅速发展。首都博物馆,世纪坛博物馆等区域性博物馆竞相建立,专题博物馆雨后春笋般兴起。去年我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庞大的访问人流量出乎我的意料。这说明博物馆建设是得到公众由衷支持的文化传播事业,切实为公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物质文化支持。北京市现在决定把“博物馆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这是高瞻远瞩的行动。

博物馆象征着精神文化的发展高度,而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博物馆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恰在说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精神文明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博物馆数量迄今已超过6700家。科技界也致力于自身学科文化的发展建设,两周前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开馆。但较为遗憾的是,医学主题博物馆的建设相对滞后。自建国以来,仅见为数不多的传统中医博物馆,现代医学博物馆寥寥无几。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首都医科大学率先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研究型的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近年来,北医也有所觉醒,在建校110周年之际,重建了校史馆,并相继举办了各类医学博物专题展。例如北大医院眼科把完整保存下的器械、病历、教具等悉数展出,让我们由器物层面了解到,一个世纪以来的眼科如何逐步取得发展;布展内容不仅作为值得探索的医学史研究素材,对于眼科研究本身也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我们的工作还很有限,还有很多承载历史的器物如果得不到及时收藏,就不知道遗失至何处了。现在我们还应该及时保藏1970年代后的器物,它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如何由最初的落后制造,逐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医学人文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体系,只有开展医学人文研究,才可能对今天的医学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我们医学发展的方向有更加明确的把握。而医学博物馆是我们发展医学人文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支撑,我们觉得时机已近成熟,所以在这次会议正式成立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希望越来越多的同道加入进来。

我想分享的另一重切身感悟是,我们的实物是有温度的。在号召大家向医学博物馆捐赠器物的同时,我也捐出两件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一台多道生理记录仪和一个离体器官灌流器。1987年我从美国学习回国后到北医三院创建实验室,当时除了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外只有这台从外科借来的生理记录仪,以及请北医仪器修理厂师傅自己制作的器官灌流装置,靠着这些简陋的设备,我们当年就完成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成为我回国创业很好的起点。在现在的研究生看起来,这种经历或许不可思议,如今获得这样的设备轻而易举,一个订购电话就送上门来了,但30多年前我们这批人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两件东西虽小,但映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看到它们就会生出一份情感,是有温度的。

对于北大医学博物馆的建设,我提出三方面倡议:首先,建设工作需逐步由专科走向综合,目前的布展类型以学科专题性知识为主,但未来我们要以全局性的视野,展现现代医学与社会发展历程的有机结合与互动;第二,要将传播主体从医学专业人员扩展至公众,医学博物馆要以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增进公众的参与度,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目标;第三,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妥善转化并保藏文物,且可考虑采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智能数字技术,营造更为生动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今日,在诸位的努力和支持下,“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成立了。我衷心希望这一联盟能够发展壮大,为此我愿重申去年提出的三十二字建设方针,那就是:“自下而上、水到渠成;多点启动、形成合力;定期交流、合作共赢;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最后,预祝医学博物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梁佳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