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载誉归来

在硕果累累,夏末秋初的美好时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援藏任务,今日凯旋!

肾内科唐雯、眼科范翔、内分泌科乐云逸、泌尿外科邓绍晖、放射科袁源、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邓晨辉,以专业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下午1时许,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内洋溢着喜庆与期待的气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带领各派出科室负责人,党院办、医务处、人事处、宣传中心、工会等职能处室代表以及援藏队员的家人和同事们,手捧鲜花,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等候在这里,共同迎接援藏专家归来。

航班抵达的消息传来,大家焦急地望着出口方向。看到队员们从出口走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家人们第一时间迎上前去,热情招手示意,用最热烈的拥抱和最深情的问候,欢迎队员们回家。李蓉副院长为队员们送上了温馨的小礼物——穿着藏族服装的“三宝”,迎接队员回京。

2024年8月1日,李蓉副院长代表医院赴拉萨看望第九批“组团式”援藏队员,并参加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交接会议。随后,在北大医学部第九、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交接座谈会上,李蓉副院长回顾了援藏十年的变化,她指出,一批批援藏队员传承援藏精神,克服困难开展工作,队员自身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中都得到了锤炼,未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会一如既往做队员们的坚强后盾。

在过去的一年里,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有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雪域高原,治愈了一个个患者,完成了一台台手术,带出了一个个徒弟,为提升西藏自治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还深入到高原腹地,走进基层,为干部、群众义诊,进行业务交流,为医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援藏专家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作风,得到了当地同行和群众的一致肯定。援藏专家获得“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纪念章”,并被聘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终身客座专家。

目前,第九批队员和第十批队员已顺利完成交接,2024年恰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十周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组团式”援藏工作,近十年来,把“组团式”援藏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从普通外科、消化科、妇产科、生殖医学科、骨科、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眼科、放射科、泌尿外科、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手术室、疼痛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共选派59名专业人才和1位医院管理专家,深入扎根雪域高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崇高援藏精神,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与尊敬。他们不仅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留在雪域高原,更将医院在临床医学、科研探索、教学培育及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带到拉萨,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蓬勃发展筑牢了基石。他们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的风采留在西藏同胞的心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医疗队员们,以身作则,倾心传授,与当地医生共同创造了多个“零的突破”。他们积极推广前沿医疗技术,革新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更引领了医院管理向精细化、现代化转型,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管理模式在高原上生根发芽。

在制度建设与学科发展上,医疗队亦不遗余力。他们优化管理架构,规范诊疗流程,强化科室建设,为专科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推动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远程医疗、学术交流等多元化平台,搭建起知识与智慧的桥梁,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碰撞,为西藏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添加催化剂。

未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继续发扬援藏精神,促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综合实力提升,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工作总结及感言:

唐雯:肾内科主任医师


参与多项医院管理工作,牵头开展“改进病案首页填写及编码—助力国考成绩提升” 专项工作并推动实施,助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援藏医疗队党支部书记,发挥援藏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获评自治区人民医院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促进临床-实验室-病理-治疗的深度融合,成功诊治多例疑难危重肾脏病,获得患者认可和好评。助力腹膜透析亚专业的发展,指导并完成多例疑难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完成西藏自治区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成功诊治一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辅导,促进科室科研水平提高,辅导本地医生完成全国肾脏病年会论文投送,获壁报展示3项,带领当地医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个人援藏期间申报并获批2024年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学项目1项。

一年的援藏生活已经结束,作为一名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援藏医生,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医生,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实现人生价值,援藏,让我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来到西藏,用我的专业去帮助可爱又淳朴的藏族同胞。我也看到在更高海拔、更艰苦环境中工作的援藏医生和各个工作战线上的援友们,这些都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援藏精神” 的内涵。此外,来自学校、医院、受援医院及科室及家人的关心和关爱时刻伴随着我,“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这珍贵的援藏经历必将伴随我一生,激励我不断努力前行。

范翔:眼科副主任医师


2年来,共计开展新技术9项,其中创新性新技术3项、引入性新技术6项;2项创新性新技术及4项引入性新技术已转为常规技术,当地医生能够独立开展。荣获西藏自治区2023年度全区职工“五小”活动优秀创新成果,成立西藏地区首个眼科眼底病与青光眼专科联盟,建成西藏自治区首个国家级“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实践基地”,促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约眼科专科医联体。多次前往西藏自治区7地市尤其是高海拔的那曲、阿里地区,山南、日喀则抵边偏远地区等开展义诊、调研、帮扶、手术,并积极组织公益捐赠、科普宣教等活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承担整个自治区眼科急危重症抢救及手术工作,之后通过开设日间病房、推行日间手术,使眼科平均住院日由5.5天降至2.5天。

援藏两年两周又五天,我的心已经和当地藏族同胞们、科室战友们以及中组部第十批援友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在世界屋脊的净土之上,我们一起同甘共苦、踔厉奋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首例”突破、救治了一例又一例在平原几乎见不到的疑难危重病例,切实地为雪域高原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回归工作岗位后,希望我能够继续秉持援藏精神,不怕吃苦、团结向前,保障好后续的“柔性”援藏工作,在自己所在的医疗学科领域勇攀高峰。

乐云逸: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提高当地科室对于内分泌科疑难病和少见病的诊治水平,建立了常见病诊治的标准化流程,开设自治区首个内分泌性高血压门诊,申请多项区内、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参加卫健委、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并前往日喀则地区进行调研。通过“师带徒”项目手把手对当地医生进行指导,协助科室医生申报院内课题1项,指导科室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设计、开题、论文答辩、论文书写等,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获得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学项目资助,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当中。指导当地医生发表SCI论文1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积极举办和参加医院的各种活动和会议,筹办“西藏医学会内分泌及糖尿病专科分会第九届年会暨基层糖尿病管理提升项目会议”,协助科室主任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和建设。

援藏的一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它不仅是一段职业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个病例的救治,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让我更加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健康的瞬间。同时,藏族同胞的纯朴与热情,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这些经历都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援藏虽然辛苦,但很值得,我得到了援友情、同事情及汉藏情谊,也历经了风雨和酸甜苦辣。展望未来,我期许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藏族同胞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邓绍晖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以复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工作重点,一年来完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装机以来全院37%的机器人手术量,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下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巨大嗜铬细胞瘤、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等疑难泌尿外科手术。填补西藏自治区泌尿外科空白8项,获批自治区级新技术6项。获批西藏自治区自然基金1项,指导科室成员获批科研基金2项。

感谢我的小家庭和三院大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你们是我顺利完成援藏工作的坚强后盾。感谢西藏自治区的各族同胞,在他们给予我成长的帮助面前,我个人的工作微不足道。感谢老西藏精神,和与之一脉相承的援藏精神,激励我投入到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以微薄之力做了点滴贡献,为此我倍感荣幸。

袁源: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加强科室建设,协助科室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完善放射科危急值上报、不良事件上报、传染病上报等制度,优化CT、MRI增强缴费预约流程。每月2次理论授课、每月主持2次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根据需求不定时进行京-藏远程会诊,提高当地医师影像诊断水平;定期抽查诊断报告和检查图像,每月每季度召开影像质控会议,提高图像和报告质量。作为平台科室,多次参与全院各个科室和中心的疑难病例会诊和MDT。多次参与卫健委、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并至昌都市八宿县进行调研、放射质控。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成功举办“西藏自治区放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术会议暨2024医疗人才 ‘组团式’援藏京藏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规范化培训班”,成功协办“西藏儿童生长发育与主动健康论坛暨影像诊断技术培训班”。开展新技术2项,成功申报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学项目1项,师带徒1名,指导青年医师成功申报院内青年项目2项。

一年援藏,一生藏缘。在这一年内,我深切体会到高原缺氧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也体会到藏族患者每一声“安吉拉”中包含的期望和信任,对“两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西藏同事、西藏援友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非常荣幸能与西藏自治区放射科医师一起,为西藏放射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邓晨辉: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工程师


参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调研并负责智慧管理组,以调研结论为依据,推动整体实施方案的编制。修订全区院前急救指挥平台建设方案,稳步推进项目落地。梳理并明确信息项目实施的完整流程和各环节重点事项,制定数据安全和机房管理相关规章制度8项,修订信息化建设管理、内控管理等制度20余项,开展全院网络安全培训和科室业务培训,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应用能力,提高员工网络安全素养。统筹移动护理 、急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等10余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就不知其中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就不知其中快乐。”援藏一年,海拔的高度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看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在一位位援藏前辈和我的努力下不断提高,我为能够参与援藏这项伟大事业并尽自己绵薄之力而感到由衷自豪。回首望向这片自己战斗过的土地,更加深刻体会到一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的含义。虽然我离开了西藏,但我将继续为西藏的医疗信息化发展、为藏族同胞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信息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编辑:玉洁生健康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