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首届“教授茶座·青椒沙龙”活动

青年教师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教育创新的中坚力量,对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持续促进医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医学青年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2024年10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了首期“教授茶座·青椒沙龙”活动。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管处副处长庹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副院长沈宁、李蓉,教育处、科研处、人事处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出席活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后备人选、青年骨干、教育处全体老师以及优秀学生代表等9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骨科周非非和耳鼻喉科张珂主持。

庹琳致辞

庹琳副处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创性设立临床“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 评选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她表示,该奖项树立了行业榜样,激励青年医生们不断追求卓越,茁壮成长。此举不仅是对临床一线默默奉献、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医师的高度认可,更搭建了跨院、跨学科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大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活动特邀第三届北京大学杰出青年医师代表姚林和斯璐,以及优秀青年医师代表吕珑薇和郑佳担任分享嘉宾,他们分别从临床、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分享。

特邀嘉宾分享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姚林以“青椒”这一比喻性词汇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医学道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同时表达了他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他结合亲身经历,从“精灵巧妙的匠心、精益求精的专心、坚持不懈的恒心、淡泊不争的静心和包容万物的虚心”切入,讲述了自己在成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道路上求技、求医和求道的切身体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坦言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也正是这些困难促使她内外整合,不断发展,更加坚定了要追求真理的初心。她从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视角,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科研思路,展示了最新成果和探索。她鼓励在场的青年医师们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践行医生的使命。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吕珑薇结合自身参加“优青”答辩的经验,从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教学创新和服务社会等四个方面展开分享。在临床工作中,要始终追求精益求精,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突破。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这也促使她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数字创新教学体系。此外,医者要心怀大爱,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将宝贵的医学知识传播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郑佳,真诚而幽默地分享了自己如何在胎儿代谢编程领域深耕细作。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该科研项目的发展历程,强调了科研想法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文献积累、充分的调研、高效的执行和及时的总结反思。同时,作为一名导师,她分享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经验和技巧,为现场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位嘉宾分享后,金昌晓书记发表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在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我们对教育、科技和人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坚持和推动,作为医学教育的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成为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育人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此次活动既是对国家教育战略需求的坚定回应,也是对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四位优秀青年学者,传承了北大医学的“厚道”精神,展现了青年医师的卓越贡献以及风采与担当,树立了榜样,更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最后,金书记鼓励所有的青年教师砥砺前行,共同为实现国家的教育和科技强国目标贡献力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金昌晓讲话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们就职业成长、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和挑战进行了提问,四位嘉宾耐心解答,并分享了如何在面对诸多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和勇于创新。

圆桌讨论嘉宾互动

师生代表提问

活动合影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