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学科 重人才 以国考指标持续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北大医院召开2024年工作研讨暨干部培训会
2月23日-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4年工作研讨暨干部培训会在医院筑梦厅及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等领导应邀出席;大会特别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等嘉宾做专题报告。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姜辉、院长杨尹默等党政领导班子,北大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太原医院、密云医院三地医院领导代表,中心院区各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职能处室正副主任/处长、支部书记、科护士长、科长等干部,荣退科主任、杰出人才代表等350人围坐一堂,以“强学科 重人才 以国考指标持续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审时度势、创新思路、规划战略,奋力推进医院不断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大会现场
高屋建瓴 指路向前
焦雅辉做专题报告
焦雅辉司长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焦司长指出新质生产力未来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潜力和空间,北大医院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存在着时代发展下新理念转变不够及时的短板,如何定位和发展是北大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焦雅辉就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几个维度分析了北大医院的发展思路。
第一,加强管理。焦雅辉首先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建议,希望北大医院能够多引入管理新思想,增加与兄弟医院的交流,互学互鉴先进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技术;通过“国考”成绩比较来找准短板、补齐短板,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方法;将智慧医院建设作为抓手,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方法,不断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促进医院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第二,学科建设。北大医院在已有优势专科的基础上,需要将学科做得更优更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审视短板学科,医院应根据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需求推动供给侧改革,将“教”、“研”中的创新提上高度。
第三,人才培养。人才是医院发展最核心的力量。领军人才对于医院固然重要,但年轻人才的培养是医院的未来。在医疗整体节奏加快的大环境下,年轻医生的基本功训练、基础培养形势严峻,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来夯实根基,建立支撑。
第四,模式支撑。北大医院近年来建立了越来越多的院区,整合发展是多院区管理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打通做到管理输出是必要的模式支撑。当资源整合发挥最大效益时,针对新模式所产生的新风险、新漏洞,始终秉持崇尚科学的精神和追求真理态度。
乔杰做《高水平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北大医学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乔杰常务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北大医院在2023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周末的研讨会为新一年的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工作落实指明了方向,希望以大兴院区启用为契机,促进各项指标持续提升。相信2024年将成为北大医院发展最快、最有历史性标志的里程碑式的一年。
乔杰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北大医学高质量发展》为题介绍北大医学重点工作并作动员部署。2024年,北大医学全面贯彻落实“学科质量年”,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水平医学学科建设。希望北大医院对接北大医学发展战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积极参与基础医学101计划等重大项目,在国家级教学奖项上取得新成绩;坚持引育结合,加强海外人才引进,优化临床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新体制体系,建设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相结合的专门团队,壮大战略科学家队伍;延伸拓展“临床医学+X”,更为深入地参与生物前沿技术与临床学科的合作项目,搭建配套平台与队伍;利用好学科大平台,提高平台产出效率,积极争取企业合作资源,因地制宜拓展新燕园“医工交叉平台”空间;加大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支持力度,推动长期团队合作,给予充足时间开展科研工作;积极主动参与“7+5”顶尖学科/学科群孵育,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项目方面有更多展现;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利用好独特资源,在疑难、慢病、罕见、高端四个方面下大力气,“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拓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吸引更多企业支持。
乔杰强调,北大医院要在落实“学科质量年”中贡献力量,以“亚专科、高科技、强人才、精服务”为抓手,推进北大医学、北大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国际化发展。
张抒扬做专题报告(视频)
张抒杨院长提出,“如何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提高发展的含金量”是我们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张院长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分享了她对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理解与思考。
第一,深化学科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我们要坚持学科引领,深入推进学科体系化建设,加速学科中心化布局。第二,紧抓人才强基,培育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抓好学科带头人,大力培育年轻人,持续完善人才制度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第三,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抓医德医风,抓“三基三严”,抓实效成果,营造文化氛围熏陶,坚守价值理念。
高解春做专题报告
高解春所长指出,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要以做学者的态度去做医院的管理。
高所长着重强调,学科建设是所有医院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高所长为北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鼓励创新。创新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也要辩证地看待追求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和破标准化的“临床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加快推动科研平台的建设。扩大科研建筑面积的比例是搭建科研平台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解决“谁来做科研”的问题。第三,要将学科评估作为常态。在保持优势学科领先地位的同时,应该争做更多领域内的“第一”。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好“国考”这根指挥棒,以评估的标准作为发展目标和要求。
梁廷波做专题报告
梁廷波书记分享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国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宝贵经验。梁书记认为,浙大一院如今的成绩和在国考中的突出表现,离不开医院先进的管理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精神和对人才的重视。
第一,在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一院多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各院区以数字技术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智慧管理,做到管理同质化、医疗同质化和服务同质化。第二,将科技创新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步建设多院区一体化、高能级的科研体系,促进创新成果孵育。第三,强化党管人才的顶层设计,将人才强院作为核心战略。医院秉持以改革聚人才,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人才理念,让“尊才爱才”在医院蔚然成风。
直面挑战 再绘蓝图
杨尹默院长以《蓄势待发 趁势而为 精细化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回顾了2023年医院各项工作。过去一年,全院干部职工围绕“精细化管理年”重点任务主动作为,在精准调研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在改革创新上出实招。通过全院上下一致努力,医疗服务各项数据实现同比20%以上增幅;教学考试通过率、研究生获批项目、教学课题创新高,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专著建设出现新突破;科研项目历史最佳,科研人才获得丰收,“有组织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大兴院区正式启用,门急诊人次持续攀升,病房开业全面加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显著。“继承”“创新”“发展”三个关键词诠释了我们取得突破的原因,也是继往开来、再建新功的密码。
杨尹默作了题为《学术引领 目标导向 创新驱动 数据赋能——全面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为2024年医院“高质量发展年”锚定方向,提出“四个坚持”。
要坚持学术引领。明确“发展是硬道理,学科是硬基础,人才是硬实力”,以“保优势、补短板、调结构、提质量”为方向,推动高峰学科进中求稳、其他学科稳中求变,打破传统的医学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建成以疾病为导向的学科集群,打造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
要坚持目标导向。其中,医疗服务以“国考”指标为导向,持续发力提升“国考”成绩,推进日间诊疗中心建设和第一住院部扩能提升项目;教学工作以胜任力为导向,将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作为抓手,将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作为支撑,做好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学科及人才为导向,推进第三住院部研究型病房建设,发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数智中心等机构关键作用,明确各类人才发展目标定位,为青年医师成长提供更多助力;绩效管理以激励机制为导向,关注贡献程度、岗位价值、疑难重症,深入推进“点值法+DRG”绩效考核;运营管理以全面预算及成本核算为导向;设备管理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导向。
要坚持创新驱动。以人才360°评价、绩效个体化与个性化评价推动评价体系创新,实现一院多区、一科多址、一人多地现状下的管理体系创新,探索大兴院区“五化”管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合作医院“错位发展、同质管理”的管理模式创新。
要坚持数据赋能。打通各信息系统壁垒,统筹建设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病历质控系统、单病种上报系统、入院服务中心系统、智慧手术调度系统。
他强调,“唯变不变、未来已来”。全院干部职工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为建设国家放心、社会满意、患者信赖、员工幸福的北大医院而不懈奋斗!
真抓实干 群策群力
医院各位分管院领导结合各自工作,针对医院在党建、纪检、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经营、管理、信息等多个方面,梳理过去,谋划未来。他们指出,要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优化服务,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后备人才选拔;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发展新时代医学教育;提升医院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临床大平台建设、科研大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医院管理模式,发挥绩效政策效能,推进信息化建设;坚守使命严守底线,培育文化建设与职业精神,凝聚青年力量。2024年医院将落实精细化管理成果,实现以党建为引领,以“国考”为导向,以大数据为切入,以创新为驱动,以绩效为抓手,共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集思广益 对症施策
学科是医院的基本单元,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是一流医院的动能来源。而管理是医院的稳固基石,优质管理模式是稳步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会议邀请了多位临床科室主任和管理干部畅谈他们的体会。
张卓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卓莉认为,做好学科建设首先要高质量谋局,思考学科发展趋势,确定方向,抓特色、找空白。通过选择优势病种,建立队列,建设临床科研数据库平台,实现基于高质量队列发表文章、申请科研项目。在人才梯队方面,高质量团队需要稳健建设,重在内涵培养,并进行严格、精细化管理,增强人员执行力。风湿免疫科力求特色创新,领军发展,扩大影响。
李学松:《新征程 聚力量 耀梦想》
泌尿外科主任李学松分析了目前泌尿外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创新才能引领,引领才能保先”,其中关键在于凝心聚力。李主任提出解决问题的三方面方法:通过研究型亚专科成型,建设高水平学科群;建立详细人才档案量化,进一步优化绩效测算,优绩优酬;夯实教学,落实与评定导师负责制,增加博士和博后名额。泌尿外科将努力扩大学术影响力、声誉影响力、临床影响力,建设一流学科的“北大泌尿标准”。
邱建星:《凝心聚力,提质增效》
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邱建星提出深入调查研究,凝心聚力促进学科发展。根据影像科的人员情况、设备情况,他表示要发挥高年医师特长、塑造专业组专家,鼓励引领临床研究,对于年轻医师要引导他们寻找方向,更好发展。今年影像科将工作重心放在提质增效,主要通过增加服务时间、合理调配资源、人才梯队建设三个方面实现。全面团结人员、利用设备、打通信息,实现2024年的提质增效。
高莹:《改革创新,引领未来》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高莹梳理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历史沿革,对我院的临床试验现状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分析,提出优化临床试验经费管理与分配;开展分层培训,提升研究水平;优化管理效率,加强信息支持;增加企业战略合作,加强CRC管理。高莹主任也指出,在新一年的工作中,需要发挥多学科优势,提升创新研发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加快公共研究型病房的建设,促进临床试验发展。
杨斌:《致力精采·助推高质量发展》
采购中心主任杨斌讲到,采购中心是伴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应运而生的部门,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采购中心与其他科室通力合作,共同发挥了节支增效的作用,体现了“全院一盘棋”的多部门协同合作效率。杨主任强调要将采购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2024年采购中心将与各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医院HRP精细化运营管理解决方案,推进业、财、效融合。
张崔建:《新阶段、新发展:大兴院区2024年发展规划》
大兴院区执行院长张崔建总结分析了大兴院区正式启用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在对大兴院区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中,张院长提出要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学科演化,创立以疾病为导向的整合学科模式;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要推进资源平台化,做实资产管理中心。未来大兴院区要打好“阵地战”,集中火力避免“双线作战”,利用好科室二级分配绩效杠杆,增强大兴院区的工作积极性。
谋划运筹 深入探讨
大会设置了分会场,开展分组讨论及专题讨论,并由组长做总结汇报。各位组长的发言都直奔主题,讲实话、亮观点、谈建议、论发展,直抒胸臆,体现出了新会风、新气象,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理清思路聚合力,充分彰显了主人翁的姿态。
在分组讨论环节,各临床、医技、职能处室参会人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新思路,学科/专科建设新路径,国考指标提升新策略,展开深入的讨论。院领导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们的发言和汇报,认真记录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会后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梳理,分析论证,合理采纳,督促落实。
讨论后,各小组将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做了认真的归纳和整理。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内分泌内科主任高莹,骨科常务副主任孙浩林,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支部书记李楠,麻醉科副主任/支部书记穆东亮,儿童医学中心儿童神经内科主任吴晔,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支部书记邱建星,人力资源处处长、医保处处长于飞分别代表各组做了汇报。
在专题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四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分别是:大兴院区发展模式、教学绩效管理体系指标、国考指标贡献与收支平衡策略、信息化建设策略。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已经走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升质量和效率上。各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处室分析讨论了北大医院现阶段的发展成果与薄弱之处,结合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国考指标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学科建设和改革管理体系的策略,探索更适合北大医院发展的未来之路。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会议
2月25日下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医院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杨尹默院长表示,在全体北大医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宁夏妇儿医院、太原医院、密云医院建设成绩斐然、亮点纷呈。三家医院要继续因地制宜、提速增效,凝心聚力共谋新发展、共创新生态、共建新格局。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执行院长王平、党委书记袁建峰、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党委书记王彦翠、北大医院密云医院院长王广发、党委书记李爱阳分别汇报建设成效,并结合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细化分析,拟定未来三年与中心院区协同发展规划。
姜辉书记在总结中肯定了合作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对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与三地医院的合作已经度过了磨合期,现在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新的一年要继续强管理、做增量、促发展,要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他强调,推动各院区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形成合力,第二要在保证体量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提升,第三要注重宣传,以文化凝聚人。
使命在肩,实干为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吹响,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的宏图正徐徐展开。北大医院将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医院,实现错位发展、同质管理,高效统筹不同院区间医疗资源,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添新功!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一张蓝图绘到底
姜辉做党委工作报告
方向明,则力量聚;定位准,则发展兴。2月23日下午,姜辉书记代表医院党委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奋发有为》为题做了党委工作报告,向全院干部汇报了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2月25日上午,姜辉书记又以《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一张蓝图绘到底》为题对新一年的工作做了动员、部署和要求。姜书记指出,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我们从凝聚共识中答好发展之问,在复盘总结中展示成绩,确保工作落实有分量;在把脉问诊中发现问题,确保刀刃向内有胆量;在精耕细作中擘画方向,确保谋篇布局有质量。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实干担当。新院区开业了、新干部上任了、新空间落实了、新举措推出了,我们实现了从“求稳”到“求变”,有所为;重症救治高峰全院统筹化危为机、“48小时例会”抢出大兴院区开业先机,我们勇于发扬斗争精神,有所干;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管理效能实现节能减排,我们转变作风强管理,有所动;调整干部正向激励,搭建平台施压重担,我们培养青年期未来,有所成。一项项提气的成绩既是沉甸甸的发展成果,也令全体北大医院人更加深入地思考着医院的未来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北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年,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年。我们如何逼近“前方标兵”、甩开“后方追兵”、超越“左右强兵”,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姜辉书记指出要重点聚焦“三个完成”“三个做好”“三个推动”“一个启动”:我们要完成党委换届、完成工会换届、完成团委换届,以深化党建工作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要做好人才引育、做好学科建设、做好干部培训,以学科硬实力和人才厚基础夯实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要推动临床大平台建设、推动科研大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合作,以高水平医疗技术和科技创新提升医院社会影响力;要启动建院110周年活动的筹备工作,以文化建设汇聚起全院职工磅礴的向心力。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围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起笔于医院发展,落笔于“六个一”工程,姜辉书记强调,我们要“放大格局视野,扛起使命担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抓到底强党建,奏响党建引领医院发展主旋律;
一往无前促改革,推动北大医院方案、北大医院模式领航发展;
一门心思强学科,喊出北大医院最强音、展现北大医院好形象;
一心一意育人才,让真正的人才想进来、能进来、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
一以贯之抓落实,锤炼干部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本领,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高站位谋划医院多区同质发展,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民之关切。
为迎接北大医院建院110周年,本次大会特别举办了北大医院建院110 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启动仪式,仪式由宣传中心主任史楠主持。
乔杰常务副校长,姜辉书记,杨尹默院长,老领导代表李海潮,老中青专家代表王广发、张卓莉、孙浩林,人才代表汪旸,护士代表隗东方共同见证,喜迎北大医院110周年。
辛勤耕耘结硕果 实干笃行开新局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北大医院将今年规划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年”,本次会议为今年的工作做了精彩的开场。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能量积蓄的过程,全体北大医院人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北大医院路径上,马上干、大胆干、善于干、严中干,干出北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和崭新篇章!
(北大医院宣传中心、党院办、国内合作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