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抗战精神 牢记青春使命——医学部关工委组织师生赴沈阳抚顺开展专题培训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正值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医学部关工委组织30位青年学生、青年教师,以及各二级关工委委员,于2025年7月3日至5日期间赴沈阳、抚顺开展“传承抗战精神 牢记青春使命”专题教育。通过寻根抗战精神源头、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推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走深走实,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改进师生作风、学风,发挥关工委优势作用助力学校“立德树人”和北大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追循历史足迹,感悟抗战精神

沈阳北大营营房旧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关键之地,记录了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燃起侵华战火的历史瞬间。通过参观营房、训练场和东北抗日联军主题展馆,师生们真切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与沧桑。有学员深有感触地说:“走进展厅,看着一件件实物、一张张老照片,我深刻感受到无数抗日将士以血肉之躯守护家国的悲壮。北大营的沦陷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分裂就难自强。”

8c7e7ab6e1124c05b402f3a3be2e9299.jpg

                    

在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内保存了新中国初期珍贵的审判史料,通过复原陈列和史实陈列有机结合,运用文字、史料、音像、雕塑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的历史原貌,以及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公审铃木启久、武部六藏等36名日本战犯的历史。有学员动情地说:“审判战犯法庭旧址中放映的黑白纪录片,那些被审判者垂首的画面,无声却雷霆万钧。那一刻,‘正义’二字不再是抽象概念,它凝固在庄严的审判席上,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挺直的脊梁里——那是民族尊严失而复得的铁证。”

c85c514208884a209e254ce41bc608e2.jpg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展厅分为“改造日本战犯历史陈列”“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及旧址重要历史遗迹三部分。通过大量实物、文字、图片系统还原历史场景,见证中国用爱与教育改造战犯的和平实践。这里不仅关押过982名日本战犯和71名伪满洲国战犯,更将末代皇帝溥仪改造为新中国公民,创造了世界奇迹。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师生们一边聆听讲述、一边实地参观,深刻领悟这座红色地标展示的“以德报怨”精神:和平需要争取,历史必须铭记。

b157b122902645b48fff8ba05fa12ddf.jpg

        

        

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师生们参观了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还有院子里的锅炉房烟囱、刻满了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官兵姓名的“死难者碑墙”。从1942年11月11日至1945年8月15日,这里曾关押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国战俘2000多名。一张张历史照片,见证了人道主义受到日本法西斯的肆意践踏,也见证了中国工友与外国战俘之间的患难情谊、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并肩战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bee215537dc44eceaa1d7cf59485261a.jpg

        

瞻仰英烈陵园,厚植爱国情怀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掩隐在墓园里的苍松翠柏间,123座战斗英雄的墓碑默默矗立;镌刻在烈士纪念馆的英名墙上,19万余位烈士的名字不动如山。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一个个名字耳熟能详;21岁、28岁、26岁……一个个青春的生命令人感慨。师生们整齐列队,向长眠于此的英雄烈士鞠躬致敬。纪念碑前,师生们齐声合唱革命歌曲,以寄哀思、激扬斗志!

3f34ba5df1834f388cf34ddc1473268a.jpg

2305ba540d5044fb89f305315d4eddd1.jpg

         

        5309db04908a4d12b2384a03a096c3c2.jpg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雷锋的足迹、重温雷锋的故事,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一张张雷锋照片,一件件雷锋遗物,将师生带回雷锋生前那些充满奋斗与奉献的日子。在纪念展厅,师生们围立在一起,认真聆听学生代表深情诵读《雷锋日记》、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在雷锋雕像前,师生静穆肃立,依次向前祭扫雷锋墓。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实践,要做一名有温度、有担当的学者、医者。

0dce8fecc8d1476c9886f893168a98ff.jpg

        

        

探寻文化记忆,强化使命担当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师生们感受到古典建筑的厚重历史和满清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座有着400年历史的沈阳故宫,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融合了满、汉、蒙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帮助师生了解清朝历史和满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是对于学员中的几位满族师生,这是一次寻根之旅。其他师生则表示,融合多民族风格的建筑群,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

7de17b093720434bb885eb9426457e17.jpg

        

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无论是家具、灯具和装饰,还是建筑外观和园林风格,充分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特色。师生们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深入了解了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在“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中的历史贡献,以及他对国家和平统一作出的努力,对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沈阳金融博物馆,大堂内的蜡像群栩栩如生,逼真地再现了当年银行内部场景。在专题展中,师生们直观地了解了红色货币的历史故事,领悟到“红色货币文化”背后的内涵。

f82067cc02bf4f428caef6c3e50e6b68.jpg

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全面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和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巨大成就。从清末洋务运动的机器仿制、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萌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每一件展品都像一块“活化石”,无声诉说着中国工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述说着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任何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的“中国制造”背后是几代人的汗水与牺牲。师生们全面了解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深刻感悟到大国工匠精神的代代传承。

436498a3f9a94b7f9166f8fc71906bde.jpg

         

        

此次沈阳抚顺抗战精神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培训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培训纪律严明、勤俭节约。培训全程,坚持师生同吃同住、同行同学。上下车时,青年师生搀扶老同志、帮着拿行李;茶余饭后,老同志们给青年学生讲述北医历史故事;长途行车期间,各组长带领大家拉歌唱响红色主旋律……师生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满满,切身感悟了伟大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深刻体会了雷锋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学习了民族文化、历史传承,同时也增进了对关工委工作的了解、理解,增进了师生感情、同学友情。今后将结合这次培训的学习心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为北大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和青春力量。

部分师生的学习体会摘录

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青年一代,让抗战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真正融入他们的血脉,是我们关工委工作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通过这样的参观学习活动,更要创新形式,结合青年特点,让这些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在医学道路上刻苦钻研、勇担使命,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责任的唤醒之旅,激励着我们和青年师生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医学部关工委副主任 李红

当我们步入沈阳的中国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审判席与被告席无声的对峙,一件件物证,一页页判决书,镌刻着一个民族为赢回尊严的艰难时刻。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松柏肃穆,每一处石碑上的姓名,是在异国山河间化为星辰的护佑者。他们的牺牲,换来并守护了新生共和国的安宁,亦为在身后土地生活的我们换取了埋头建设的宝贵光阴。这份厚重的安宁与光阴,又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里找到了具象化身:巨大的钢铁机械矗立在那,虽已斑驳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工业的脉搏,令人于寂静中肃然起敬。从洗刷屈辱的法庭,到血洒邻邦的陵园,再到轰鸣初生的厂房——冥冥中标识着我们这个民族从苦难深谷、以血火为梯,奋力攀向尊严与自强之峰的历程。每一步前行,都沉重地承载着前人的牺牲与托付,提醒我们今日立足之地,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医学部关工委秘书处(组织部) 许申

三天的沈阳红色之旅,将七处历史坐标串联成一条震撼心灵的时空长廊。这场穿越时空的洗礼,让我理解抗战精神不仅是烽火年代的旗帜,更是融入民族血脉的和平基因。从盛京宫殿到少帅府邸,从战俘营铁网到烈士纪念碑,沈阳的每块砖石都镌刻着民族精神的密码。归程时云开雾散,浑河大桥上车流如虹,恍然间,仿佛看到历史长河奔涌不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我们应以英烈精神为伞,撑起风雨兼程的征途;以历史明镜为鉴,照亮砥砺前行的永恒晨光。在今后的科研与学习中,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岗位,用实干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基础医学院学生 王茗悦

在雷锋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图文和物品,我深入了解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螺丝钉精神”。他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这趟旅程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铭记这些榜样的力量,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精神,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勤奋学习、砥砺前行的动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药学院学生 史锦仕

这次红色教育培训不仅是一场历史回望,更是一堂精神洗礼课。它让我反思:今天的和平与安稳来之不易,我们不能遗忘历史,更不能停止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将抗战精神内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无论在科研、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愿我们都能从这段旅程中汲取力量,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行动传承这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 康宁

站在杨根思、黄继光雕像前,就会懂得什么是“人在阵地在”的钢铁誓言,这种跨越八十年的隔空对话,揭示出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始终在用生命诠释对信仰的忠诚。在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当年录音档案里溥仪的啜泣声与日本战犯的忏悔词,构成最深刻的历史正义教科书。这些红色地标如同精神灯塔,照亮的不仅是过去的峥嵘岁月,更为“躺平”、“内卷”等时代病提供解药。这座城市用血肉浇筑的精神高地,永远在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燃烧的亮度。

——护理学院关工委 任国华

令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这里,我学习到了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虽然如今的我们身处和平之中,但抗美援朝的宝贵精神依然值得传承!我想,当我再次在科研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就把这三十四个字反复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嚼一嚼,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用革命先烈们的昂扬不屈、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支持我、激励我、陪伴我,让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中郑重地写下我自己的青春奋斗乐章!

——护理学院学生 李欣蕊

这次沈阳之旅是一次干货多多、收获满满的学习经历——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我们学习抗战精神,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残暴、抗日英雄反抗侵略之英勇、国际义士共同反抗法西斯暴政的协作以及战后宽大处理日本战犯之智慧和远见;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在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回顾了雷锋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的光辉一生。除此之外,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墓前,我们深刻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我们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进历程;在沈阳故宫,我们领略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理念的历史传承。总之在这次培训班中和各位老师同学共同度过了充实欢乐的三天,有所乐,有所得,有所思,特别感谢医学部关工委的组织工作!

——人文学院学生 樊世荣

站在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1956年的历史场景仿佛重现眼前,斑驳的木质审判席、磨损的地板,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当我看到纪录片里日本战犯颤抖着回忆自己做出的暴行,看到许多同胞声泪俱下地控诉法西斯的残忍行径时,一股悲愤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在悲痛的同时,我更深感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全人类的和平。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了法西斯暴行。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苦难,传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团结奋进,共同守护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医学部机关关工委 孙傲伊

站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杨根思烈士墓屹立这里。这位用生命践行三个不相信誓言的英雄,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彰显了革命军人对使命的绝对忠诚;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体现了人民军队迎难而上的钢铁意志;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展现了志愿军将士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更要传承这种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三个不相信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精神火炬。它提醒我们:只要永葆革命斗志,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攀不上的峰。英雄虽逝,精神永存,这铮铮誓言必将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人民医院关工委 宋今英

在医学部关工委组织的“传承抗战精神 牢记青春使命”"专题培训班中,我有幸走进沈阳这座英雄的城市,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本次培训班带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沈阳。从我国烈士陵园的可歌可泣到二战盟军战俘营中国民众的善良大爱,从战犯管理所的教化改造到审判庭的正义回响,从工业建设的热火朝天到金融发展的大潮滂滂,从张学良的爱国情怀到雷锋的温暖故事,短短的行程竟然浓缩了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我将把这次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在关工委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贡献智慧力量!

——第三医院学生 陈思行

列车驶离沈阳,但凝重的历史回响仍在心头震荡。那幅日军暴行图景中一只遗落的孩童布鞋,瞬间将我拽入彻骨悲愤——它沉默诉说着战争对最无辜生命的碾轧。张氏帅府陈列的将军书信上墨迹斑斑,每一笔皆如刺穿历史烟云的利剑,清晰刻下“誓死御外侮”的决绝誓言。前辈以血肉筑长城,护山河无恙;今日我们以专业守护民众健康笑容,同样是捍卫和平年代来之不易的安宁。医者之责与民族之魂在此刻奇妙共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何尝不是和平年代另一种形式的守护与担当?身为北大口腔学子与关工委一员,我们更须以仁心仁术作武器,在守护生命健康的战场上,续写永不褪色的赤子忠诚。

——口腔医院学生 王霏斐

此次培训让我感觉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血火淬炼的岁月,我深刻体悟到抗战精神的磅礴伟力。在雷锋纪念馆,我看到了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何转化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雷锋同志身上体现的爱党爱国、忠诚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崇高品质,正是抗战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延续与升华。春风化雨润桃李,薪火相传担重任。十分感谢关工委为此次培训付出的工作和努力,能与众多富有经验和情怀的长者一同出行交流,使我获益良多。老师们的言行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未来的学生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爱与引导青年学生,

——医学生预科办公室辅导员 轩文萍

短短三天的沈阳红色教育行程,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历史纵深与民族精神的全新认知。回望这段旅程,它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历史遗迹与英烈故事,共同熔铸成一把审视当下、烛照未来的标尺。它警示我们,和平的蓝天由无数牺牲托举,尊严的基石需代代守护。作为后来者,我们肩承重任:铭记,不仅为缅怀,更为了在各自岗位上焕发那份源自历史的坚韧与信仰,将“为人民服务”的星火,化作日常践行中的光芒。唯有如此,方不负英魂所望,不负这来之不易的山河无恙。

——医学预科学生 何思妍

(医学部关工委秘书处 )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