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加2025中关村论坛

2025年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下简称“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付卫院长等应邀出席论坛。医院在推动医工交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成为论坛关注亮点之一。

3月27日,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袁鹏、闫丽盈、魏瑗团队的“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研究成果入选,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继2014年和2015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乔杰院士(左)代表团队领取证书

3月29日下午,付卫院长在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亚太创新技术产业对接合作专场中,以“健康领域产学研工作与国际合作展望”为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医院在健康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强调通过“内循环蓄力”夯实基础创新能力,产出前沿原始创新技术,同时借助“外循环助推”打通产学研全链条,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付卫院长表示,这种多元创新的“小生态”建设,不仅加速了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更为促进全球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最终将助力形成开放共享的全球医疗创新“大生态”。报告为亚太地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付卫作主旨报告

3月28日、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出席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及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年会并参与两场圆桌对话。

在“50人论坛”环节,姜雪围绕“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业界专家展开思想碰撞。他强调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群策群力,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协同调配与思想共识的双重聚合。此外,他认为应强化医疗机构作为临床科研枢纽的定位,以多维协同机制为区域创新生态赋能,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在协作网络年会环节,聚焦“产学研合作中的关键挑战和发挥技术经理人作用”主题,他与12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余个省市的众多技术经理人、产学研机构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分享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培训体系等经验与体会。

姜雪(右二)参加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年会

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构建产学研全链条协同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院模式”,为临床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医院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助力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多创新成果和智慧方案。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