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转化难题!北京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大会圆满举办

8月22—24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联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大会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年会”在北京顺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50余位专家学者及百余家口腔产业链企业齐聚一堂,共话口腔产业创新发展。

大会以“医创聚势,共享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产业-政策”三位一体的高端对话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崔小浩,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曹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璞,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冰,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副区长张国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周永胜,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永志,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鑫等领导,市卫生健康委、市经信局、顺义区相关部门等领导出席会议。

领导致辞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周永胜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聚焦口腔医学创新与转化,依托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推动“临床—研究—转化—产业”全链条协同,致力于突破核心技术、服务人民健康,助力中国口腔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口腔医疗器械创新策源地。

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崔小浩谈到,顺义区作为“首都平原新城”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已将医药健康产业列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推动发展,并将口腔医疗器械定位为医药健康产业领域重点布局的赛道,致力于打造成为口腔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顺义区通过与北大口腔医院合作共建“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用融合生态,进一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下一步,顺义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口腔产业集群,为新时代国家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表示,北大医学部紧扣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教研产融合及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北大医学部将持续支持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及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发展,期待其攻克核心技术、培育高水平医学人才,推动一批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健谈到,医药健康产业是北京培育高精尖产业的双引擎之一。本次大会是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实践,也是北京市与北大口腔医院深化协同创新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北大口腔等高水平国际化的医疗机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期待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口腔医疗产业的转化高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璞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医药健康产业,滚动实施了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北大口腔与顺义区的深度握手,是落实北京“四个中心”战略的生动实践,期待通过创新港推动“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为口腔健康产业贡献“北京力量”。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曹巍表示,北京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活跃、产品优势突出,发展成效显著,新兴领域优势明显。北京市药监局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北大口腔成功开发转化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技术,期待更多安全有效的口腔领域产品早日在京上市,造福社会。

聚焦创新转化,10亿元的口腔产业基金成立!

会上,举行了口腔产业基金成立揭牌仪式。该基金由顺义区政府与北京朗视仪器联合发起,首期1亿元、远期规模10亿元,聚焦口腔医疗器械和医疗机器人及其核心器件、口腔材料、口腔人工智能、口腔医疗服务等方向进行投资。顺义区副区长张国宇、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等嘉宾共同揭牌见证。该基金将为口腔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资本赋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助力北大口腔与顺义区打造国际领先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合作企业签约 口腔产业加速集聚

大会还举行了“北大口腔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合作企业入驻签约仪式。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北京朗视仪器、爱迪特(秦皇岛)科技、先临三维科技、浙江新亚医疗科技等十家口腔领域优秀企业作为首批入驻基地的代表集中签约。

该基地由顺义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合作共建,立足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聚集与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口腔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为优质项目和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成长沃土。基地将通过提供政策、空间、资本与技术服务,加速口腔前沿科技项目落地与成长,为北京口腔创新转化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北大口腔牵头共建“医—校—产业融合共同体”

为打通临床需求、高校科研与产业转化之间的屏障,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联合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口腔医院、东方剑桥教育集团、保定市第二医院等多家职业院校及医疗机构共12家单位,共同签署“医—校—产业融合共同体”协议。

该共同体由北大口腔牵头,致力于打破临床需求、高校科研与产业转化之间的壁垒,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为口腔医学乃至更广范围的医疗创新提供持续支撑。

瞄准核心技术口腔自主创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大会建立了“口腔自主创新产业联盟”,该联盟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全资子公司—北京市中北医疗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多家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及机构共同参与。联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以提升我国口腔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企业协同、资源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为我国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坚实基础。

共襄学术盛宴主旨报告、分会场精彩纷呈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康乐院士、王存玉院士、周永胜书记分别做主旨报告。

康乐院士发表主旨报告“真菌杀虫剂的发现与创制”。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康院士及其团队以绿僵菌为研究对象,率先揭示害虫群体免疫机制,并成功获得多个高毒力菌株。经田间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两个候选菌株已申报药证,有望提升对农业害虫的防控效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王存玉院士发表主旨报告“打造世界一流口腔医学创新转化平台”。报告中,王院士剖析当前口腔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描述了世界一流口腔转化基地需具备多学科交叉、全链条布局等特征。他解释世界一流口腔转化平台应定位为面向重大口腔疾病防治与功能重建的国际一流转化中心,聚焦科研驱动、产业协同、国际合作,注重关键技术布局,并从机制、政策、人才等多方面阐述转化路径,为口腔医学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周永胜教授以“北大口腔科技创新平台赋能口腔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做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北大口腔医院构建全链条创新转化体系,聚焦高端生物材料和数智诊疗装备,依托多个国家级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已实现多项前沿口腔产品国产突破,成果转化卓越,助力产业升级,致力打造全球口腔医疗创新策源地。

大会学术报告环节,特邀来自北京市药监局、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的领导及专家对创新转化相关政策深度解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云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刘剑楠、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器材设备科主任叶涛、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尚政军、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夏娟等国内知名口腔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口腔产业头部企业代表,共同围绕学术前沿与创新研发及转化路径等核心议题交流分享,展示转化范式案例。

此外,8月24日大会还开设了三个分会场,聚焦“口腔医疗器械标准解读与性能评价技术交流”“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交流”“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医联体建设与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和讨论,以智慧火花指引口腔医学领域发展新方向。

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依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平台,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践,也是积极响应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行动。从行业层面,打破口腔领域临床、高校与产业的壁垒,推动“医—校—产”深度协同;从区域层面,依托顺义区政策与产业优势,助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从国家层面,通过产业基金、创新联盟等举措,提升我国口腔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为全球口腔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背景链接:

2024年年底,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合作共建的“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揭牌。近年来,全球口腔产业发展态势迅猛,但高端器械市场因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未完成突破,呈现出欧美寡头垄断的显著特征。随着中国科技产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医-产-学-研-检联合攻关,突破技术壁垒、专利壁垒,实现国产口腔医疗器械在国际高端牙科市场上的突破,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产品远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迈上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围绕口腔生物材料、智能诊疗装备、口腔健康产品等细分领域,在顺义区开展临床创新成果研发与转化、国际检验认证、口腔器械集聚发展及高水平医疗供给等方面的全链条深度合作。





(来源:北大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