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院士、颜学庆教授、江颖教授、赵扬玉教授、郭传瑸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4月29日上午,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药学院张强院士、物理学院颜学庆教授、物理学院江颖教授、北大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北大口腔医院郭传瑸教授等5位北大教师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彰显了北大人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和卓越风采。

北京市每5年评选表彰一次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这是市委、市政府授予本市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推荐评选工作注重选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聚焦首都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产业,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本次共评选出北京市劳动模范806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446人、北京市模范集体195个。

【延伸阅读】

张强事迹简介

张强,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政治坚定,热爱事业,以德立身;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传道授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大医学部研究生良师益友等光荣称号。

张强首创靶向递药与纳米制剂细胞转运研究方向,开创性地将整合素等肿瘤治疗靶标引入药物递送系统,建立新一代主动靶向递送体系;突破口服纳米制剂吸收机制研究瓶颈,率先将纳米药物细胞转运研究从囊泡水平推进至分子层面,创建“纳米-细胞”研究范式,揭示系列新机制;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子药剂学研究,在《自然》(Nature)子刊等连续发表多篇高被引论文,其SCI引用跻身全球前0.25%,并成功转化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6个进入临床研究,填补多项国内外治疗领域空白。张强先后获得8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重要奖励。我国药剂学的学科带头人,药剂学领域唯一在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唯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颜学庆事迹简介

颜学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主任。

他首次提出和证实激光稳相光压加速方法和等离子体透镜新机制,利用飞秒激光驱动金离子能量到1.2GeV,将能量加速纪录提升5倍。建造了首台1%能散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CLAPA-I,在国际原子能核数据库、核反应中子探测器校准、FLASH肿瘤辐照、材料损伤机制和磁约束聚变诊断等研究中获得重要应用。

2024年团队在怀柔科学城建成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建造了世界首台拍瓦激光离子加速器装置并于2025年出束运行,推动我国激光质子加速器技术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吸引诺贝尔物理奖Mourou教授等多位顶尖科学家全职来北京大学和怀柔科学中心工作,成为国际顶尖激光加速科学中心之一。

先后荣获2019年世界加速器大会Kim加速器奖(中国大陆首位获奖者)、2020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以及2024年中国核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编写了《激光离子加速物理与应用》大学教材。

江颖事迹简介

江颖,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主任、北京怀柔科学城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负责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负责人、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负责人。

牵头建设北京怀柔科学城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该平台已通过工艺验收并开始正式运行。依托该平台研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创新性发展了高阶静电力成像技术,将分辨率和灵敏度提升到单个氢核的极限水平,在高分辨扫描探针显微学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以水和冰的各种复杂凝聚相为模型体系,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对体系结构和物性的决定性影响,相关成果多次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两次同时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近年来,获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等重要国际奖项或荣誉。相关专利技术已转让实施,并完成了整机国产化和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赵扬玉事迹简介

赵扬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赵扬玉是国内产科领域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复杂性双胎妊娠等母胎医学重大临床难题的攻关:创建我国产科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建成国内规模领先的胎儿医学中心及胎盘植入诊疗中心。

赵扬玉从业40余年,始终以守护母婴安全为最高使命。作为北京市分娩量最大、覆盖区县最广的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负责人,赵扬玉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通过专病门诊、绿色通道及多学科协同的诊疗体系,实现孕期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速转诊,极大降低母婴风险。积极参与抢救督导与评审,通过组织产科主任培训等多元化途径,提升全市助产水平。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在NEJM、BMJ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提升了我国产科领域的学术水平,更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开创的胎盘植入影像学评估体系、九步手术法、胎儿宫内监测和治疗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作为国家产科质控中心主要负责人,她牵头制定《中国产科质控指标》及《分娩安全核查制度》,推动全国和北京市产科高质量、同质化发展。赵扬玉在产科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社会公益及医德风范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获中宣部“最美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彰显医者仁心与学术担当。

郭传瑸事迹简介

郭传瑸,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长期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一线。其研究方向及专长为口腔颌面、咽旁颞下区及颅底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口腔癌转移机制研究,尤其在数字化外科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自主原创的颅颌面外科机器人系统研发带头人,郭传瑸团队攻克颌面深部肿瘤精准切除与功能重建技术难题,研发的“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成为国际首创的数字化手术导航系统,为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7项。迄今共发表367篇论文,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现专利转化4项。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八年制教材及专著9部,获各类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获评“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白求恩式好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郭传瑸在担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期间,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荣获“十大卓越贡献院管专家”称号。现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积极搭建各类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平台,大力发展“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公益活动,为促进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和提高人民口腔健康水平尽心尽力,为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北大新闻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