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佳“药”善作“膳”成——药学院第二届药膳烹饪大赛圆满落幕

编者按

为发扬药学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政引领、专业教育作用,药学院自2023年启动“青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学生聚焦专业前沿,传承学科文化。2025年是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药学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将学科建设融入国家战略,而作为北大药学服务国家的重要见证,药用植物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药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基础。以此为源,北京大学药学院立足专业特点,开展“青绿文化月”系列活动,旨在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科普志愿相融合,以药用植物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作用、文化与价值,增进专业了解,强化专业自信。

为使药学青年深入体验“寓药于食,寓养于膳”的中华药膳文化,加强对药用植物的了解,培养劳动精神,2025年4月19日下午,妙手佳“药”,善作“膳”成——北京大学药学院第二届药膳烹饪大赛在跃进厅三层举行。来自医学部不同年级的7支队伍在活动现场制作出药膳佳肴,充分展现了北医青年的奕奕风采。医学部团委副书记杨晓征,后勤党委副书记江书省,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许雅君,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姗、天然药物学系党支部书记张英涛,医学部总务处饮食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文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韩娜,食堂经理代表与24名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出席并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本场比赛由药学24级3班姜博鑫主持。

比赛开始,选手们紧锣密鼓地制作药膳作品。他们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从备菜到烹制,从调味到摆盘,他们精心准备着兼具美味与营养的药膳佳品。蒸、煮、煎、炒,烟火翻腾的厨房里选手们大展身手,将古老的药膳智慧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在膳食中融入药香,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a2abc4414b5f4550a43c8ad32627d71c.jpg


89ac2e7667fa4b37b5dd181b64415862.jpgc21e4cf64c1e4db38f067bdc5d2c2626.jpg

3a41f7b4eaa948ceb514cac09d44606e.jpg934b7234701349ffba12eb77fc0b475a.jpg

在师生评委的期待中,各队选手陆续完成了菜品制作,在选手对作品进行介绍展示的同时,评委们对各菜品进行品尝打分。本次大赛的菜品丰富多样:“酸酸甜甜小排骨”和“春晖三宝炒玉虾”两道热炒率先打开评委们的味蕾,山楂熬制而成的酸甜酱汁包裹肋排,甜香开胃让人回味无穷;山药、枸杞、红枣三种滋补食材与虾仁共炒,色彩缤纷,营养均衡。

接下来“安睡金汤”与“羊肚菌山药肉饼汤”两道汤羹让评委们大饱口福,前者以酸枣仁、百合、莲子、南瓜与小米等熬制而成的,清淡雅致、鲜香暖胃、健脾宁心;而后者则是让羊肚菌的鲜香、山药的清甜与肉饼的肉香完美交织,汤汁浓郁醇厚,每一口都让人记忆犹新。

最后呈现的是本次大赛的三道甜品,“青蒿衔春”一菜中青蒿与山药的结合展现出选手的巧思,独特的药草芳香尽显药膳风味;“一斛青岚”以坚果为馅,以糯米和山药为皮,点缀以石斛花干,香甜可口;“陈皮豆沙煮麻薯”陈皮的清香、豆沙的香甜与麻薯的软糯完美融合,丰富的味道使味蕾收获新的享受。

在7组选手展示完每道菜肴背后的药用价值、菜品故事后,评委们依次对菜品进行点评。在总结发言中,许雅君老师对各个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从食材搭配、营养价值到口感味道等方面提出了更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张英涛老师则强调,药膳重在“药”的特色与味道,他鼓励同学们在烹饪过程中更加注重药材的使用和呈现,以提升药膳的辨识度和药用价值。

比赛最后,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评委嘉宾为选手颁奖。

青绿奖

“安睡金汤”

佳肴奖

“酸酸甜甜小排骨”

明星奖

“羊肚菌山药肉饼汤”“春晖三宝炒玉虾”

优秀奖

“酸酸甜甜小排骨”“陈皮豆沙煮麻薯”“青蒿衔春”“一斛青岚”

本次药膳烹饪大赛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平台,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药膳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食有五味,药亦五味,药膳同源,食养健康。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药用植物与各色食材的结合,更在柴米油盐中体会劳动的辛勤与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药学院“青绿计划”志愿服务团会继续组织和开展系列活动,将药用植物文化广泛融入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结合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传播药用植物知识,讲好北大药学的专业故事。

(药学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