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晋教授新作分享会举行:以医者之笔,绘就生命温度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 月 11 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内书香弥漫,座无虚席。我国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首席专家顾晋教授携新作《外科医生的故事 2》在此举办分享会,为“北大医学・名家书坛” 系列活动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医学界、教育界、媒体的嘉宾与北大医学部师生齐聚一堂,在书香与温情交织中,共话医学与人文的深度交融。
作为深耕结直肠外科领域多年的专家,顾晋教授手中的手术刀曾无数次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而此次他以笔为媒,将临床一线的真实故事凝练成文字。分享会上,顾晋教授深情讲述创作心路:“手术刀拯救生命,笔杆留存温度。”他坦言,《外科医生的故事 2》延续了第一部的叙事风格,每一个故事都源自真实的临床经历——有手术台上与死神赛跑的紧张时刻,有患者康复后展露笑容的温暖瞬间,也有医者面对疑难病症时的思考与坚守。“我想让年轻医学生知道,医学不只是冰冷的仪器与严谨的理论,更是充满温度的‘人学’;医生不只是掌握技术的治疗者,更是承载患者希望与信任的守护者。”平实的话语里,满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顾晋教授现场分享
活动现场,嘉宾们围绕新书内容与医学人文教育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馆长张卫光感慨道:“图书馆从不只是存放书籍的场所,更应是传递人文精神的空间。顾晋教授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医学与文学相遇的美好。”原北京医科大学宣传部部长张质回顾北医深厚的人文传统,寄语青年学子:“精湛的医术是行医之本,而细腻的笔触与温暖的情怀,能让医者之路走得更远、更坚定。”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甄橙教授则从医学史与叙事医学的角度出发,高度肯定该书价值:“这些真实的故事,为临床人文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分享会现场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从大众传播视角分享感受:“《外科医生的故事》系列之所以能打动不同群体,正是因为它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用最朴素的文字传递最真实的温度,这种‘不加修饰的震撼’,恰恰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力量。”人民卫生出版社金牌编辑周宁则透露了成书背后的细节:“顾晋教授常常利用临床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写作,每一个故事都反复打磨,只为还原最真实的医患场景,这份对‘传递医者大爱’的坚持,令人敬佩。”
专家讨论
读者互动环节,现场气氛愈发热烈。同学们带着对医学道路的思考踊跃提问,从“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写作”,到“如何处理医患叙事中的伦理界限”,问题既务实又深刻。顾晋教授耐心倾听,逐一真诚回应。面对“如何在临床中保持人文关怀”的提问,他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书写‘生命故事’——手术台是特殊的‘稿纸’,手术刀是精准的‘笔尖’,但无论用哪种方式,‘用心’永远是最重要的。多一句问候,多一次倾听,就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温暖。”
顾晋教授与同学互动
夕阳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洒在一张张专注的脸庞上。这场新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文学与医学的对话,更是一场人文精神的传递与接力。正如顾晋教授所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艺术,而故事,就是让这份艺术被看见、被记住、被传承的载体。”相信这些饱含温度的医者故事,会化作一束光,照亮更多医学生的成长之路,也让更多人读懂医学背后的人文情怀。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