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院灵智”智能体系发布 开启智能应用新生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加快技术融合创新,近日正式发布“三院灵智”智能体系。该体系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迈入深度场景融合新阶段。

技术升级:快速切换大模型底座,深化核心场景融合应用

“三院灵智”以DeepSeek大模型(DS)为技术基座,围绕“技术驱动-场景深耕-生态扩展”核心理念,统一规划,实现从技术“接入”,到业务“融合”,形成了具有三院鲜明特色的智慧应用新生态。

“该智能体系面向医教研、服管控多角色,开展智医+、智学+、智研+、智管+等多场景建设。通过全链条智能化跨越,让模型更懂医疗数据,为核心场景添加AI外脑,成为人机双医主体的新模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计虹介绍,区别于传统医疗AI的单点工具应用,“三院灵智”通过“DS+”模式,实现深度融合院内系统的集成性创新跨越。此外,还特别采用三院融媒形象作为专属载体,在提升技术易用性的同时,探索医疗AI应用的新路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

基于2024年“三生大模型”的先发经验,2025年“三院灵智”快速切换至DS大模型基座,并融合自主研发的医疗数据优化算法,提升模型对数据的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三院灵智”创新性结合大模型与机器学习小模型技术,利用大模型的智能推理与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结合小模型完成高精度专项任务。同时,通过RAG技术实现医学知识的动态检索与知识蒸馏和指令微调,使模型在医疗场景中的精准度与灵敏度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实践:多场景全面落地,智慧化解锁无限可能

随着“三院灵智”的发布,医院内迎来新一轮技术应用变革。

在病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罕见病诊治中心副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穆荣忙着进行查房。“三院灵智”融入医生工作站,她迫不及待进行了尝试。

穆荣医生诊治患者

“医教研都有不同层面的帮助,特别在疑难罕见病方面,通过DS对鉴别诊断思路进行提示,可以部分起到对年轻医生临床教学的作用,提升年轻医生的诊疗能力。”作为深耕罕见病专业领域30年的资深医师,穆荣深刻体会到AI对罕见病诊断的独特作用。“前段时间遇到一个Charcot关节病患者,由于罕见,接诊的年轻医生没有听说过这个疾病,病历资料输入后能够给出诊断推荐,使得她茅塞顿开。”

穆荣强调,针对诊断难题,AI输出质量取决于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因此更需加强临床医师的三基三严。只有全面专业的病史采集、准确细致的查体、合理科学的化验检查,AI的辅助诊断才是可靠的。

临床诊疗方面,“三院灵智”与医生工作站实现无缝对接,DS应用深度融合,完成医生门急诊、住院工作场景的全覆盖。系统可结合诊疗场景,自动生成隐私脱敏的病史提示词,并提供包括罕见病推荐、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优化、手术规划、病历总结、风险预测及报告解读等在内的智能推荐与分析。

“我最开始是验证AI辅助诊疗的科学性,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优势明显,在医学领域将有更多的可参考性。”骨科主任医师韦峰正通过智医+调取“三院灵智”的手术规划功能,将病例信息输入系统,观察其推荐是否与实际手术方案一致。他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肿瘤MDT示范团队,最近刚刚为一位复发的胸椎恶性间质瘤患者实施手术。

韦峰医生在门诊

“大体上与我们实际做的相同,有非常大的吻合,符合现在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当然很多具体的细节还没有提示出来。”韦峰表示,对于疑难复杂病例,虽然AI尚未涵盖所有操作细节,通过MDT各个学科提供尽可能详细和准确的信息,经过积累优化模型,可以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与此同时,“三院灵智”还在护理、医技和科研等多个应用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护理方面,系统结合护理知识库与管理流程,提供并发症预警、护理措施推荐等功能,实现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双提升;医技方面,在检验、体检、超声和内镜等系统中,实现高效检索、报告质控、报告解读等功能,提升运行效能;手术方面,为医生提供手术风险智能评估、术中实时决策支持等围术期创新应用。

“这套智能系统给我们临床、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丹在分享使用体验时表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她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临床数据,而系统的一键生成功能,包括首次病程记录、出院总结、出院带药提醒等标准化文书,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李丹医生应用分析平台

对于系统输出的临床结论,李丹很关注其专业性。“无论是关于心梗、心衰还是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分析,每个诊断建议和结论都可以追溯原始文献。院内专属大模型畅通无阻,提问没有次数上限,没有时间限制,还很好地保护了大家的科研成果。”李丹兴奋地说。

秉承“临床科研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该智能体系将DS大模型与医院临床数据分析平台深度整合,构建“临床问题-科研突破-成果产出”闭环服务,覆盖研究设计、文献检索、论文润色、结果解读等科研全流程,为医院科研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撑。

自2025年2月上线以来,该系统已服务医护技人员超千人,累计使用超万次,覆盖4000余位患者,其中单人最多对话轮次达32次。通过与医护技工作站深度集成,系统实现了关键信息的模板化自动带入,将医务人员提问总结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大幅压缩至3秒,效率提升超90%。

数控中心全景监控体系 筑牢医院安全应用基座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医院构建了“管理-技术-运行”三维安全体系,通过私有化部署、数据脱敏、权限管控等技术手段,防范信息泄露,上线前完成渗透测试与API鉴权,运行中态势感知与漏洞平台防控,筑牢医疗智能体系安全基座。

“追求技术创新,更要筑牢安全。”计虹表示,“三院灵智”首期应用不仅验证了其在医疗场景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更为智慧医疗全场景扩展提供了创新范式。未来,医院将依托DS大模型应用持续发力,全方位拓展医教研服管患等多场景应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慧动能”。

(北医三院  孙静 王梦莹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