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锋十里·植此青绿 |——北京大学药学院举办2025年度“青绿文化月”系列活动
【编者按】:为发扬药学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政引领、专业教育作用,药学院自2023年启动“青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学生聚焦专业前沿,传承学科文化。2024年,该项目以“聚焦专业前沿、传承学科文化”为核心,在“专业导师-核心团队-活动志愿者”的三级梯队运营模式下,共开展19项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100小时,服务受众累计2000余人次,获包括“2024年全国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宣讲优秀团队”在内的近10项荣誉,推动了志愿服务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
2025年是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药学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立足药学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以药用植物为切入点,开展“青绿文化月”系列活动,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科普志愿相融合,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作用、文化与价值,增进专业了解,强化专业自信。
一、锋行当下·绿启新程
3月14日下午,药学院2025年“青绿文化月”启动仪式如期举行。会上聘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总务处副处长付帅、医学部后勤党委副书记江书省、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党支部书记张英涛作为指导教师,为“青绿计划”志愿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引领广大药学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专业担当,传播北大医学文化声音。
2025年,药学院将结合学术交流、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等活动模块,多点支撑巩固“学、研、行”一体化“大思政课”育人实践,持续性厚植专业文化,鼓励广大药学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二、种药育能·本草匠心
为更好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方针,药学院将专业特色融入劳动实践,在医学部总务处和后勤党委的支持下,将药学楼至卫生楼南侧道路边的绿化带打造成“青绿药圃——百草园”,组织学生开展药用植物种植活动。通过翻土播种、日常养护等实践环节,学生亲身观察药用植物生长规律,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田间操作技能,实现课堂理论与劳动实践的双向融合,既强化专业认知,又培养新时代药学人的劳动素养。
为扩大育人覆盖面,本年度“青绿药圃”采用“责任承包制”,将不同区域内药用植物的播种和培育任务分配给2023级的四个本科班级。在张英涛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并选择了适于作为绿化道景观的药用植物,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挥洒汗水打造属于药学人的一道校园新绿。
“知行合一,寓教于劳”,同学们通过种植学习了药用植物培育的基本技能,增强了对药用植物的直观认识,更深刻理解了每一份药材背后凝结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切身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三、药研行知·医脉相承
为强化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将药用植物中的专业知识学好、讲好,为进一步宣传、科普药用植物做出贡献,3月16日,青绿志愿服务团前往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北京园博园开展思政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植物艺术和生态智慧,在实地参访中体会“以植物为载体,探索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建设北大药学高质量学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药学院积极与兄弟院校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和交流活动。4月26日,药学院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气功协会开展“桃李共荣话青绿”中医文化宣讲和“手耳推”诊疗体验。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中医“手耳推”的独特诊疗方式,了解了养生保健知识,更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本草手作·指间生春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青绿文化月”中,学院带领青绿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开展“青绿工坊”活动,通过系列药用植物主题手工活动,将专业教育与美育、劳动教育结合,帮助药学青年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药用植物的了解。
3月14日,青绿志愿团的志愿者们在药学楼前开展“青绿集市”,通过一“码”当先、叶韵永存、药饰芳华、本草寻踪等活动,来往的师生们体验了药用植物知识趣味问答、植物拓印、中药材耳环手工和药用植物香囊制作,将药用植物变成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点缀自己的生活。
一码当先,药饰芳华
香韵悠长,本草寻踪
叶韵永存
4月17日和24日,青绿志愿者们走进留学生宿舍北楼和学生宿舍6号楼,为楼内的同学们带来艾草锤、中药耳饰和干花书签的手工制作体验活动。来自多个国家的40余名同学与药学专业志愿者齐聚一堂,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基本功效,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药用植物手工制作让传统的中医药从历史的纸堆里走入我们的生活实践,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对药用植物的深入理解与独特审美,充分展示了劳动与美的和谐共生。
五、妙手佳“药”,善作“膳”成
为使药学青年深入体验“寓药于食,寓养于膳”的中华药膳文化,加强对药用植物的了解,培养劳动精神,4月19日下午,妙手佳“药”,善作“膳”成——北京大学药学院第二届药膳烹饪大赛在跃进厅三层举行。来自医学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七支队伍在现场大展厨艺,充分展现了北医青年的奕奕风采。
黄芪、青蒿、石斛……选手们在膳食中融入药香,将古老的药膳智慧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在蒸、煮、煎、炒中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食有五味,药亦五味,药膳同源,食养健康。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带来了一场中医药材与现代饮食创新融合的视觉与味觉盛宴,更将本草与多种食材相结合,在柴米油盐中体悟中华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中的古老智慧。
六、百草润邻·岐黄话暖
为鼓励药学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了解药用植物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先辈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青绿志愿服务团前往怀柔区黄花镇村和海淀区大慧寺社区开展药用植物知识科普讲座和手工体验活动,为中老年人科普常见中药材辨伪等实用知识,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2024年,青绿志愿服务团以药用植物为载体,创新推出的“种子魔方”成为校园明星,拓宽了中医药科普受众的年龄和学历范围;2025年,服务团再接再厉,创新设计药用植物钥匙扣,并结合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对青年们寄语,让枸杞、人参、肉苁蓉等常见药用植物“活”起来——枸杞在戈壁烈日下结出红果,寓意“逆境中沉淀生命的甜”;人参于山林幽暗中缓慢扎根,提醒青年“厚积薄发,静待破土时”……这些“会说话的本草”既能装点同学们的生活,又以“一草一世界”的哲学观鼓励青年人不断奋进。
沐浴着初夏的阳光,药学院2025年“青绿文化月”圆满落幕。“青绿文化月”是融合药学院“专业教育”“志愿服务”“劳动育人”“药学科普”等多个思政教育元素打造的成长课堂,帮助同学们在知行合一中深入学习药用植物蕴含的价值,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青绿文化月”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荣药青年步履不停,将继续以专业赋能基层服务,用热忱践行雷锋精神,让志愿服务的"药"香浸润社区,让健康中国的底色更添青春光芒。
(北京大学药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