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两项目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2025年8月18日,中国抗癌协会公布了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获奖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原春辉教授团队牵头的项目“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外科诊治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和肿瘤放疗科杨瑞杰团队牵头的项目“肿瘤智慧放疗关键技术研发及转化”双双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肿瘤医学领域唯一的社会科技奖励,包括科技奖和青年科学家奖。授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肿瘤防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获奖项目汇集了我国肿瘤医学领域最新优秀研究成果,代表了本领域较高学术水平。2025年共授奖30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1项。
获奖项目介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外科诊治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
项目牵头人:原春辉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肿瘤,起病隐匿,生物学行为呈高度异质性,易发生转移。
原春辉教授团队2006年起长期致力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外科诊治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联合多个科室牵头成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病诊疗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组建北京大学神经内分泌肿瘤MDT,团队率先建立复杂肝转移手术患者的“6+2”全方位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诊断-病理-预后体系,提高了复杂肝转移灶检出率;创新性提出复杂Ⅱ型肝转移理念,为可能获益人群提供了手术治疗机会,系统制定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治疗策略,建立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精准外科治疗体系,显著延长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建立胰腺肿瘤的微创化保留器官功能技术,将局部切除指征从既往的“肿瘤距离主胰管≥3mm”扩展到“肿瘤紧邻主胰管”,创新性提出胰腺创面空肠“盆式”吻合,构建围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建立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手术体系,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升手术安全。
团队相关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系列相关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转化2项,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执笔多部国内国际权威指南,提升了我国研究学者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国际影响力。(项目主要完成人:原春辉、付卫、修典荣、李磊、邴运韬、李慕行、卢军)
肿瘤智慧放疗关键技术研发及转化
项目牵头人:杨瑞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而我国目前仅约20%多的肿瘤患者能够接受放疗。放疗是成本效益很高的肿瘤治疗重要手段。然而,现代肿瘤放疗技术设备先进、流程复杂,对人员经验能力和质量控制要求高。传统肿瘤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设计与质量控制耗时费力,不同机构和人员间差异大,直接影响放疗质量和效率。
针对我国放疗可及性和均质性差的问题,杨瑞杰项目团队研发了多模态影像的图像合成、肿瘤放疗结构自动勾画、自动计划、自动质量控制的人工智能和数学优化模型算法及系统,解决了肿瘤放疗靶区复杂多变、手工勾画准确性差,放疗计划优化数学上NP难、计划质量和设计效率差异大,现代放疗机器精度要求高、治疗中患者变化多样的关键问题,提升肿瘤接受剂量,降低正常器官接受剂量,提升结构勾画、计划设计和质量控制的效率。
该项目团队发表论文100余篇,制定行业标准1项,国家指南2项。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70余项。研发产品获得国家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项目曾获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3年十大成果、中关村国际前沿科创大赛人工智能领域Top 10和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项目主要完成人:杨瑞杰、章桦、隋婧、耿立升、贺志强)
(来源:北医三院 作者:李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