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两个团队荣获2024年度麒麟科学技术奖
2025年7月12日,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在麒麟科技创新论坛国际会议上举行“麒麟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凌云鹏教授团队的“左胸小切口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与技术推广”项目和眼科李学民教授团队的“动态视功能检测训练平台”项目荣获麒麟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
获奖证书
麒麟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备案,由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设立的科技奖励,旨在贯彻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选树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人员的模范和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理解创新、参与创新的文化氛围。2024年度麒麟科学技术奖共授奖18项,其中科技创新奖16项,科学传播奖2项。
凌云鹏教授团队及项目介绍
凌云鹏教授团队代表(左六)参加颁奖仪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云鹏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微创冠脉搭桥研究。自2014年起,团队就已开展经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至今已完成3000余例,连续10年手术量居国内首位。团队更进一步拓展微创搭桥适应症,开展单支、多支、中高难度杂交及机器人辅助冠脉搭桥手术,形成一套标准化管理流程与术式方案。特别是创造性地将全机器人下双乳内动脉获取与左胸微小切口直视下冠脉吻合相结合,实现了保留胸骨完整的微小切口全动脉化完全血运重建,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在心胸外科国际权威期刊JTCVS(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发表,并受邀在国际大会上发言。
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医生来院观摩微创搭桥手术(左一:术者凌云鹏)
目前,凌云鹏团队已经发表微创冠脉搭桥方面的高质量论文近20篇,牵头制定团体标准1部,研发微创搭桥相关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吸引了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10余位美国、欧洲、亚洲、南非的心脏外科同道前来学习。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度优化体系管理,推广“微创·无痛·无血·快速康复”的冠脉搭桥手术,造福广大冠心病患者。
李学民教授团队及项目介绍
李学民为患者做检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民教授团队自2014年起深耕精细色觉及动态视觉相关领域。项目组围绕动态视觉核心问题,构建了全球首个覆盖“动态视力检测-精细色觉评估-智能训练康复”全链条的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基于多模态视标与AI自适应算法的动态视觉精准测量体系;基于纳米级色差分辨的精细色觉客观量化体系;基于云端大数据的个性化视觉训练与康复决策体系;面向驾驶、运动及航空场景的职业视觉安全评估体系。
动态视觉及精细色觉系统示意图
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Journal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等杂志,主持并参与动态视觉相关国家级课题3项,牵头制定《动态视力临床检测指南(2025版)》。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产品入选“2024眼科学中国十大原创进展”,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全国10家三甲医院落地应用,累计完成临床检测超万例。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整合VR/AR技术,构建更加沉浸式的训练场景,覆盖检测-诊断-训练-评估四大环节,并建立中国人动态视觉健康数据库,为个性化诊疗提供数据支持。
(北医三院 李佳韵)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