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门急诊和住院全面运行
七八月的北京,绿树成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迎来门急诊、住院全面开放。
2025年7月31日,海淀北部院区病房正式启用;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科、康复医学科等病房率先开启;
8月11日,急诊正式启用,普通外科、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病房次第打开;
8月12日,手术室正式启用并成功完成首台手术,由普通外科副主任王行雁主刀,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次日康复出院。外科诊疗服务体系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同日,包含有脊柱、关节、创伤三个亚专科的院区床位最多科室——骨科病房正式启用。
8月12日,普通外科进行海淀北部院区首台手术
自6月18日开诊以来,历时56天高效建设,海淀北部院区已实现门急诊、住院全面运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同质化管理垂直落地
“一直盼着新院区开放,这儿环境好,宽敞明亮,还是熟悉的医护团队,治疗起来特别踏实放心。”因罹患淋巴瘤在院本部长期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张先生,第一时间预约入住新院区。住院当天,他特意带着锦旗来到新院区,锦旗上“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寥寥数字,承载着深厚的信任与认可。
血液内科患者送锦旗感谢医院医护人员
目前,海淀北部院区与院本部实行统一的医护配置与质控体系,同质化医疗服务已全面覆盖各个领域,真正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至海淀北部居民“家门口”,筑牢区域健康屏障。
智慧化、人性化服务全程贯通
电子病历、移动支付、互联网医院等智慧化服务应用显著提升了就医效率。远程线上诊疗平台突破空间限制,实现专家资源实时共享。
患者正在使用医院多功能智能一体机
“本来还担心要去本部复查,没想到在分院区一次就完成了诊治,太方便了!”8月7日,海淀北部院区超声医学科成功完成首例线上实时超声协助诊断。患者汪先生对这种“一次搞定”的模式赞不绝口。
超声医学科进行远程线上实时超声协助诊断
从24小时急诊保障到高难度介入操作,再到云端互联汇聚专家智慧,超声医学科的实践,是海淀北部院区稳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更多患者的生动写照。
“三院速度”
院区建设展现出高效的“三院速度”。医院各部门务实推进,科室医护通力协作,神经外科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各项对接工作,临床业务顺利开展。8月18日,科室顺利完两台平诊手术后,夜班期间,高效完成一台急诊颅内出血手术。次日,团队又顺利开展了两台高难度的四级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患者均术后恢复平稳。
8月20日,神经外科进行海淀北部院区首例颈脊髓髓内肿瘤手术
院区的危重症救治与应急能力正呈现出扎实迈进、持续夯实的良好态势。作为手术平台的重要支撑科室,麻醉科成功保障多位80岁以上高龄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此类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麻醉耐受性较差,风险极高。凭借规范高效的抢救措施、细致的围术期管理以及与危重医学科的紧密协作,所有患者均平安度过手术阶段,恢复良好。手术室启用的第二周,一位患者术中突发严重过敏性休克,麻醉团队迅速识别、立即响应,通过规范高效的抢救措施,成功使患者转危为安。
8月12日,麻醉科为重症患者进行插管麻醉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骨科关节外科主任田华教授主刀,应用关节置换领域前沿技术,顺利完成了海淀北部院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此,骨科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骨科脊柱亚专科成立了脊柱创伤专业组,通过多科室密切合作,持续优化救治流程,完成了多例骨折患者救治。
8月19日,骨科进行海淀北部院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
这一天,院区的手术室里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等科室近40台手术井然有序地开展,医务人员用行动诠释着“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随着16个病房、400张床位全面开放,与院本部同质化医疗垂直落地,智慧化、人性化服务全程贯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迈入门急诊、住院全面运行的新阶段。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门诊通过增加出诊专家、科室应对患者需求,开诊后门诊量稳步上升,吸引了更多周边居民及高新科技产业人才就诊;急诊科为成人患者提供急诊服务,配备有抢救室、留观室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全时响应,精准救治;手术室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具备开展高难度微创手术及多学科联合手术能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将坚持人民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精准满足辖区居民、高新科技产业人才乃至全国患者需求;坚持“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区域联动,促进疑难疾病攻关和新技术研发,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温暖的服务。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