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名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国家卫健委网站)

此项荣誉既是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服务人民健康,及健康帮扶、疫情防控等方面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科强院 以人为本 质量效率双提升。十余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处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构建了MDT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提升罕见病诊疗能力,深化中西医协同诊疗机制。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智慧医院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秉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多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2023“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名”中位列第六,并连续六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A++(前1%)。

服务国家战略 深化区域协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医疗发展。

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首都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实施同质化管理,形成“单体多院区”的特色发展模式。托管海淀医院、延庆医院2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牵头组建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以提升成员单位学科建设水平、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科诊疗能力为抓手,持续推动医联体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

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新学科发展、加强人才建设,开展了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就医难题,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了三院智慧与力量。

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派驻数十位专家进行深度帮扶,促进各项基本业务指标显著增长,创造了陕西省、延安市多个“第一”,为革命老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仁心大爱 医者担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

2020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202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同质化医疗保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扎根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不以山海为远,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十年间6次出征,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5市12县26家医院。近五年来,累计派出206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有力输出优质医疗资源。

中西医协同发展 守正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响应“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与中医科深度联动,探索中西医协同模式。

2016年,荣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组建了20个中西医协同团队,聚焦妇产、生殖、骨运康、肿瘤、疼痛等重点领域。3个临床科室成功获批北京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3个临床科室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4个项目获批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1个项目获批强化建设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彰显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协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疗效方面的综合实力。

立德树人 培养医学人才。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每年承担700名本科生、8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管理和培训,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

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以及3个国家卫健委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全面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教学成果年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4年,神经内科团队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彰显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卓越实力。

临床驱动科技创新 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的首位。2024年,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让医学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共同准备、共同基金、共同选题、共同培养”的院-校联合“四共”模式,同时深化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景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