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

为AI时代科研诚信保驾护航

190c64e4740c40abb48bd81c6fd31f44.jpg

近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联合39家高校、科研机构及期刊编辑部共同制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这一共识是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应用的系统性伦理规范,旨在应对AI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科研诚信挑战,为学术界提供明确的技术使用边界与责任指南。

4809d4ee227041bc9ee57602d2cbfb57.jpg

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AI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已涵盖文献综述、数据分析、语言润色等多个环节,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然而,技术滥用导致的“虚假引用”、“署名争议”和“数据失真”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机构虽已提出AI伦理框架,但针对学术写作场景的细化规范仍不够明晰。在此背景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联合39家机构发布《共识》。

《共识》以“科技向善、诚信为本”为核心理念,提出六大伦理原则:1. 文责自负:AI不得作为论文作者,署名的人类研究者须对内容负全责;2. 透明披露:需明确标注AI的使用环节、工具及生成内容;3. 学术诚信:严禁AI生成虚假数据或规避原创要求;4. 公平公正:警惕算法偏见,避免强化社会不平等;5. 数据合规:严格遵守隐私保护与知识产权法规;6. 社会责任:选择低碳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层面,《共识》从选题、数据管理、文献引用、披露机制等环节提出具体规范,例如:数据可追溯:AI生成结果需保留完整处理记录以供核查;引用真实性:禁止采纳AI推荐的未经验证的文献;披露标准化:期刊应设立AI使用声明模板,确保透明度。

学术界期待通过技术规范与教育普及的双重路径,推动AI成为助力知识创新、维护科研诚信的“负责任伙伴”,为全球学术共同体贡献智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