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以青丝为纽带,织就医患同心结
九月的风裹挟着中华慈善日的暖意,吹进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这里没有冰冷的器械碰撞声,只有轻柔的笑语、温暖的拥抱和一束束承载着希望的“青丝”。9月5日,在这个被善意包裹的日子里,首颐粉红家园联合中华粉红丝带乳腺关爱中心,在科室主任王丕琳的牵线下,将一场“一束光”假发捐赠活动化作秋日里最暖的光,为正在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递上了重拾美丽的勇气与医患同心的温情。
活动室里,暖意早已弥漫开来。首颐粉红家园的工作人员、科室医护人员与中华粉红丝带的志愿者们像家人般围在患者身边,指尖拂过桌上整齐陈列的假发,细细讲解着每一顶假发背后的故事:“这些头发来自全国的爱心人士,有人特意留了多年长发剪下,有人捐出善款支持制作,从发丝挑选到内衬缝制,每一步都藏着对你们的牵挂。”阳光下,假发的发丝泛着自然的光泽,透气的真丝内衬如同云朵般柔软,可调节的头型搭扣贴心适配不同头围,更动人的是每顶假发旁压着的暖心卡片,“别怕,我们一直陪着你”“你笑起来比阳光还美……”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淌进了患者们的心田。
“我好久没敢照镜子了。”52岁的患者李女士拿起一顶栗色短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轻轻戴上。当镜子里映出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眼眶瞬间湿润,“你看,我是不是又像以前那样了?”李女士抚摸着顺滑的发丝,声音里带着压抑许久的喜悦。对化疗期的患者而言,脱发不仅是外貌的改变,更是疾病带来的心理重负。而此刻,这顶小小的假发,恰似一把温柔的梳子,梳开了笼罩在她们心头的阴霾。现场不时传来这样的感叹:“你们真是太懂我们了,这不仅是一顶假发,更是把我们失去的信心又给找回来了!”
温情在互动中不断升温,无需过多言语,一个拥抱便胜过千言万语。志愿者轻轻揽住因感动而哽咽的患者,拍着她们的后背轻声说着“加油”;护士们递上纸巾,顺手帮患者整理额前的碎发;王丕琳主任握着患者的手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眼神里满是关切。“从确诊时的惶恐,到治疗时的煎熬,你们承受的我们都看在眼里。”王丕琳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我们始终坚信,乳腺癌治疗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既要用精湛的医术驱散病痛,更要用贴心的关怀温暖人心。这次和首颐粉红家园、粉红丝带的合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抗癌路上你们从来不是孤单一人,我们都是并肩作战的‘家人’。”她的话刚说完,活动室里便响起了阵阵掌声,那掌声里饱含着信任,凝聚着感激,更彰显着医患同心共抗病魔的坚定力量。
据了解,这场慈善日里的暖心之约,并非偶然的善举,而是“一束光”项目温暖征程的又一站。自项目启动以来,这束承载着爱心的光已照亮了全国无数乳腺癌患者的抗癌路。此次选择在中华慈善日落地,正是希望以医院为纽带,让更多人关注到化疗患者的心理需求,打通爱心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份善意都能精准抵达需要的人身边。
活动渐渐接近尾声,患者们戴着崭新的假发互相合影留念,脸上的笑容如秋日繁花般绚烂。有人拉着护士的手约定下次复查时再分享近况,有人和志愿者交换了联系方式,承诺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一顶假发,连接起医患之间的深情与志愿者的真心;一束微光,汇聚成照亮生命前路的璀璨星河。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医术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从未分离,正如王丕琳主任所说:“我们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病,更要让她们带着尊严与希望回归生活。”而这场“一束光”活动,便是这份医者仁心最生动的诠释。当青丝间载满融融暖意,当医患携手并肩同行,再漫长的抗癌路,也终将被希望与爱照亮。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