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未来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
2025年4月23日,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任课题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未来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顺利举行。会议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处长王坚成、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林丰民出席并致辞。
课题评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吕兆丰(组长),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勤,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蒋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世奎组成。课题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康复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各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等五十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此次会议。
线下会场全景
王坚成代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致辞。王坚成表示在全球医学科技变革的背景下,构建“医师科学家”培养体系对于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医学创新链具有核心价值。北大医学部将全力支持课题组,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林丰民在致辞中表示,课题将为我国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创新和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为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北大智慧。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将全力协调各方力量,为课题组提供政策支持。
王坚成、林丰民致辞
王维民从背景与意义、框架与内容、基础与条件等方面做了课题整体汇报。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论述将人民健康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为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医学领域亟需通过培养兼具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医师科学家突破瓶颈,课题下设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模式创新、MD-PhD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X+医学模式与PhD培养协同路径、全球医师科学家发展及规律、未来医师科学家培养制度与财政保障五大子课题,将为我国医师科学家培养提供研究支撑和建议。
王维民教授作项目汇报
专家组组长吕兆丰教授主持了课题评议环节。评议组专家和课题顾问充分肯定了课题的重要意义,对课题的总体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工安排与进度安排等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专家组认为课题紧密围绕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师科学家培养的重大需求,聚焦于未来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有望为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政策制定起到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
专家组组长吕兆丰发言
课题顾问与专家桂永浩、董尔丹、张勤、黄天荫、蒋凯、赵世奎发言
詹启敏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通过本次论证会的深入研讨,课题的思路更加明晰、实施信心显著增强,特别感谢各位顾问、专家针对研究核心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课题组和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将携手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研究工作,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未来医师科学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詹启敏院士总结发言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