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守边疆行万里,青春同心护健康 ——北京大学药学院赴新疆开展思政实践

【导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药学青年上好知行合一的“大思政课”,7月16日至21日,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及石河子市开展红色教育、用药科普、基层调研等系列思政实践活动。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姗,团委书记曲远山,辅导员徐自若、孙文俊及7名学生参与实践,在边疆大地书写药学青年的青春担当。

一、从奉献到扎根,心怀家国筑牢“不朽界碑”

走近界碑,才能真正读懂边关;走近边关,更能感悟使命担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走进边防哨所、走近界碑,感悟戍卫边疆的家国情怀和“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对于药学青年尤为重要。7月16日至18日,实践团一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的国境线上,用脚步重书卫戍边防的赤诚情怀。

fd150052af164f29b953b6d0be56e268.jpg

实践团在小白杨旁合影

在小白杨哨所的瞭望台,实践团成员们远眺边境线,深情合唱歌曲《小白杨》,这座哨所不仅是保家卫国的边防前哨,更承载着戍边人"忠于祖国、扎根边疆"的精神传承。师生们在这里重温了"伊塔事件"的历史记忆,感受到一代代边防战士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忠诚与担当。孙龙珍烈士陵园里“没有今日苦,哪有明日甜”的誓言更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戍边战士的爱国精神。

c45da3c60494415688c0a5dd5caa7e2a.jpg

实践团在小白杨哨所参观学习

界碑就是信仰,边境就是生命线。当与“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老人面对面交流时,他六十年如一日的戍边护疆事迹,特别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忠诚与担当,让每个人深受触动。临行前,魏老也寄语学生“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学好专业知识为国家做贡献”。

5c743422435f44e892ed0654b570bb1e.jpg

实践团拜访“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老人

在石河子大学博物馆,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丽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帮助同学们了解了石大扎根田野、服务边疆的“科教兴边”之路。除实地参访外,实践团师生还与石大药学青年共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主题团课、青年沙龙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

03f90302a4924e7aa4b3fa28458cd2ca.jpg

青年分享交流会

在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第24届研支团成员热合木哈力·哈加依的领学分享下,两校药学青年交流学习成果,进一步在思政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展现青春作为。

5c31a14307694b52b5f2c8d9099a7b3d.jpg

两校药学青年合影

二、从军垦到兴疆,青春同心传承“兵团精神”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高度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边疆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2022年7月17日至21日,实践团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军垦博物馆、塔城地区等地,在“兵地融合”的传承创新中聚焦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富民兴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感悟兵团精神的磅礴伟力,切身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e2c834e37a6f4a27a1eda1624dccd54b.jpg

实践团参观军垦博物馆

在军垦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现了兵团从“安边固疆”到“走进新时代”的开拓历程,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都在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着兵团人在巩固国家边防、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兵地融合、促进新疆发展等方面作出的不朽贡献。

bf50db971d364bb0b981fb60c5b09a46.jpg

实践团在军垦第一连学习体验

军垦第一连里锈迹斑斑的农具、“地窝子”等实物实景,无声诉说着兵团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创业艰辛,在垦荒原址的土坯房里,团队成员们转动石磨,沉浸式体验老一辈兵团战士“磨豆腐”的劳作过程,深刻领会兵团精神。

63b184e41c2b4ac99349198321c6c33d.jpg

实践团参观一四三团棉田

在一四三团农一连连绵不绝的绿色棉花农田中,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了现阶段新疆的棉花产量和种植情况,看着远处无人机在田垄上低空作业,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正在悄然助力兵团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而在一四三团军垦二代博物馆里,上万件藏品集中反映了六七十年代军垦战士工作、劳动、生活的场景,从东方红拖拉机的艰苦奋斗到现代桃园的科技赋能,更加生动诠释了一四三团“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的深刻实践。

30dfb395089441a5aebebaefab411d54.jpg

实践团参观军垦二代博物馆

塔城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展现了民族团结与开放发展的融合创新。在塔城红楼博物馆,各族群众共同捍卫主权、建设家园的奋斗史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手风琴文化展馆里,乐器工艺的演变折射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活力;巴克图口岸则让师生们见证了作为战略枢纽的“中亚商贸走廊”推动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蓬勃生机。

11e5f357b00145c4b8be312f519a8be2.jpg

实践团调研新疆药用植物

d0aaa467362746c9ad46123f547fff2c.jpg

实践团参观巴克图口岸

三、从燕园到天山,“药”守边疆绘就“青绿讲堂”

7月17日,实践团师生前往一六一团自然资源馆,系统了解了塔城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药用植物谱系。从贝母到党参,从红花到肉苁蓉,塔城地区作为特色药用植物的资源宝库,一草一木中蕴含着药学人“兴疆建疆”的专业责任。

c93acf6f7e994654b0a70dbcbf722fa2.jpg

实践团调研新疆药用植物

在紫云谷的药用植物田中,实践团师生结合地域特点,辨认各类药用植物,探讨其形态特征和药理特性。紫云谷作为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宝库的缩影,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拓宽了实践师生的学术视野,两校同学在天山脚下以交流促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7ade86bffda64908b4f9e4761e7d6434.jpg

实践团开展青绿讲堂

2bd55d4d23a6463abcb8287f53d859e6.jpg

实践团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在一六一团石泉社区,实践团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开展药用植物科普与新疆地区常见病预防知识宣讲,以“青绿讲堂”播撒“药”守边疆的健康种子。针对当地中老年人,团队系统讲解了高血压、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结合新疆饮食特点提供中医药保健方案,并揭露常见保健品骗局。在塔城裕民县、一六一团,实践团还通过问卷访谈深入了解居民用药习惯,为精准科普提供数据支撑。

706d1d794f66479fa903a33766e58a43.jpg

实践团开展青绿药植手工坊活动

在了解到当地居民的实际问题后,实践团成员挑选了具有安神助眠、驱蚊防病功效的十余种药用植物原材料,为居民一对一制作专属香囊。为更好地传播健康知识,实践团成员还结合当地气候与药植特点,为裕民县中小学生带来“青绿药植手工坊”。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与解答中,学生们认真挑选艾草、包裹布料、固定手柄,在制作过程里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e788c9b9b94445ae882262392ea641a1.jpg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

活动临近结束时,一位满头银发的大娘紧紧握住实践团成员的手表达感谢。看着居民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实践团一行深深感受到:无论是蕴含药植知识的“青绿讲堂”,还是守护健康的艾草锤、中医香囊,能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种好守护生命健康的种子,正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意义所在。

【结语】

燕园天山家国情,同绘青绿健康梦。北京大学药学院赴新疆思政实践团在为期六天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调研走访、专业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实地教学,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这场跨越燕园与天山的实践之旅,既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药学青年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业的铮铮誓言。希望实践团成员们未来继续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