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5·25”心理健康节特别活动:“古韵心声——音乐疗愈与心灵成长”主题活动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具体部署,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号召,4月25日晚,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逸夫209报告厅精心策划并举办“古韵心声——音乐疗愈与心灵成长”主题活动,活动特邀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杨青先生,通过古琴艺术与心灵疗愈的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五育并举”育人实践,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精神品格塑造。
“古韵心声——音乐疗愈与心灵成长”活动合影
活动在北医民乐社吕瑞卿同学的笛子独奏《姑苏行》乐曲声中拉开帷幕,婉转的笛声引领同学们进入艺术的氛围。
北医民乐社吕瑞卿演奏《姑苏行》
活动伊始,主持人毛琦向观众热情介绍主讲嘉宾杨青老师。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古琴大家,杨青老师不仅是央视《百家讲坛》“琴动山河”系列主讲人,更是深耕古琴文化领域的集大成者,他的《琴颂诗经》、《琴梦红楼》、《琴赏牡丹》、《琴芳梅兰》等二十余部著作将传统古籍与古琴艺术精妙融合,成为传承古琴文化的经典之作。本次活动现场,杨青老师以琴为媒,以曲传情,通过琴曲演奏和琴歌吟唱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北医师生展开“以琴养心”的独特画卷,在场师生沉浸式地感受古琴艺术与心灵疗愈交织的无穷魅力。
主讲嘉宾杨青老师
第一篇章:琴心合鸣——沉浸式琴曲赏析
杨青老师以曲为引,带同学们领略古琴艺术的纯粹。作为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琴曲摈弃歌词束缚,单纯以琴音为载体,将意境、情感与哲思娓娓道来。同学们在杨青老师引导下闭目聆听,从旋律之美深入至曲目背后的文化意蕴。一曲《忆故人》如潺潺溪流轻叩心门,唤起绵绵思念;《半山听雨》的旋律,似细密雨丝浸润身心,让人仿若立于青山薄雾间;《幽兰》琴音清越,传递空谷幽兰的孤傲高洁;《酒狂》节奏跌宕,尽显洒脱不羁与凌云壮志;《平沙落雁》以悠远琴韵勾勒出辽阔苍穹下雁群翱翔的壮阔图景;《梅花三弄》通过经典曲调,诠释着坚贞高洁与万物和谐;《欸乃》琴声舒缓,再现江畔渔舟悠然之景;《离染》则以深邃琴音,让大家触摸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脉动。
篇章一:琴心合鸣——沉浸式琴曲赏析
通过沉浸式欣赏这些古琴经典曲目,同学们穿梭于或悠远、或激昂、或空灵的情感与意象间,真切触摸到了古琴艺术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主持人毛琦结合前沿心理学知识阐释:音乐特有的低频振动,能够精准激活大脑中的海马体,其泛音频谱与α脑波高度契合,对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功效。这场古琴音乐之旅,让同学们在欣赏传统音乐之美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文化瑰宝与现代心理疗愈深入交融的神奇力量。
第二篇章:弦上清音——疗愈性弦歌品鉴
进入弦歌篇章,杨青老师携手北医心理系博士后毛琦,以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演绎,为在场师生献上一场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疗愈体验。弦歌作为融弦乐伴奏与诗歌吟唱于一体的古老艺术形式,历来承载着礼乐教化的深厚内涵。两位表演者以《关雎》为引,将同学们带入《诗经》悠远意境,琴声与歌声相扣,唤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为紧绷的心灵带来舒缓;随后,一曲《子夜吴歌》以声绘景,以声传情,在音乐流转间助力释放情感,促进内啡肽自然分泌,让愉悦感油然而生。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杨青老师现场演绎并解读其原创的《墨梅》、《嫦娥》、《画》三首新时代琴歌,这些作品以新颖视角展示经典,分别勾勒出高洁坚韧、孤寂思念与宁静美好之动人意境。借助琴歌的疗愈之力,同学们的情绪稳定性得以提升,心灵逐渐产生共鸣。大家在悠扬的韵律中深度沉浸,真切领略了音乐疗愈心灵的力量。
篇章二:弦上清音——疗愈性弦歌品鉴
观众同学欣赏古琴音乐
活动尾声,学生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将一副精美的画卷献给杨青老师,以此表达对艺术疗愈力量的感谢。画作出自基础医学院2018级基础医学八年制的陈明琪之手。她向杨青老师介绍了这幅作品:画面中巍然矗立的厚道石承载着百十载医者仁心,传递着深厚的精神内涵,石畔玉兰舒展,以高洁之姿呼应医者初心。“清音涤心,雅韵疗神”,既是琴音疗愈的诗意注脚,更是北医学子在医学求索中始终追寻的身心和谐之境。
学生代表向杨青老师赠画
此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医学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芳为杨青老师颁发“向日葵大使”聘书。
刘芳为杨青老师颁发“向日葵大使”聘书
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同学们围绕古琴艺术的特点、当代艺术价值等话题与杨青老师展开深度探讨。当有同学好奇地问及“古琴与古筝的差异”时,杨青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积淀,娓娓道来:“古琴与古筝同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却各展风华。”他进一步阐释,古琴不仅是演奏音乐的器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凝聚着先辈们的思想结晶与价值追求,历经岁月沉淀,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文化内涵。在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后,杨青老师又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了古琴音乐的时代价值与独特魅力,并向到场同学赠送亲笔签名书签,将这份对古琴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化作珍贵的纪念,传递到每一位同学手中。
观众互动
当古琴弦音在逸夫楼 209 报告厅渐次消散,这场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精心策划的“古韵心声——音乐疗愈与心灵成长”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以千年古琴为桥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开辟了浸润心灵的全新路径。
活动后,参与的同学们纷纷分享感悟。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硕士生彭新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自己的身心都受到了滋养,感到惊喜又治愈”;护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改艳表示:“在本次活动中,自己沉浸其中,放松了身心,寻得了内心的宁静,收获良多。”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本科生唐海洲表示:“参加本次活动后,自己感受到了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对杨青老师有了更多仰慕之情。”
从《忆故人》的款款深情到《梅花三弄》的傲雪凌霜,再到《画》中的诗意山水,同学们沉浸于琴曲与弦歌交织的世界,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安抚与力量。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下,古琴音乐以其独特魅力,成为同学们舒缓焦虑、净化心灵的有效载体,对于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和谐的新时代青年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继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为护航青年学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书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
(医学部学生工作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