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胃肠肿瘤医-X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启动会

2025年4月18日下午,胃肠肿瘤医-X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该实验室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设,旨在推动胃肠肿瘤诊疗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启动会会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临床部部长张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肿瘤中心主任付卫,以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启动会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李海燕主持。

张旭部长代表北京市科委对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

王存玉院士、付卫院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会议宣布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医-X协同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王存玉院士担任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主持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他说:“这个重点实验室是以‘医-X协同’命名,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是一个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工程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希望未来大家并肩同行、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付卫院长介绍了胃肠肿瘤医-X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他指出,胃肠肿瘤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均排在前列,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针对这种情况,实验室确立了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机制,希望构建“防-诊-治-康”四位一体胃肠肿瘤诊疗体系,助力首都科创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实验室各课题负责人从胃肠肿瘤“防-诊-治-康”各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汇报。王鹏程副研究员汇报了肠道菌群介导的肿瘤防治新策略;周鑫研究员探讨了胃肠肿瘤液体活检新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张建林副研究员分享了铁蛋白纳米酶助力胃肠肿瘤诊疗研究的最新进展;梁晓龙研究员介绍了胃肠肿瘤光/声动力治疗新进展;王皓主任医师介绍了智慧放疗——从硬件革新到智能决策的医X协同解决方案;曹宝山主任医师结合临床关键问题,分享肿瘤心脏病的综合管理与治疗的领先方案;刘楠主任医师介绍了肿瘤康复新理念。与会专家对各骨干的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医学与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胃肠肿瘤“防-诊-治-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实验室发展规划,就课题间的协同合作、成果的落地转化等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形成了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指导意见。

与会人员会场合影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