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事,唯此为大——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 全国政协委员吴楠谈感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吴楠表示:
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看望民盟、民进和教育界别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六位委员围绕教育不同方面提出建议。总书记和委员们热烈互动,和每位委员深入沟通,了解情况。总书记用深邃的历史唯物史观,深刻阐释新中国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在场的委员们都倍感振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对高校培养更多符合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今天的联组讨论中,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强调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各位委员聚焦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会服务。也要求广大教育界人士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医科建设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一个关注点。他在点评新医科建设的时候,肯定了我国医学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医疗水平,医疗装备都有了飞速发展,有些领域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总书记也肯定了医学人才培养是有效的,强调了医学人才培养要根据社会民生需求早规划,想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高度关注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信心倍增,也一定会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来。
(供稿/医学部统战部 图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