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举行
2025年3月29日,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在通州区举行。论坛以“回溯现代医学沿革,精细化医院管理,助力医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5位院士齐聚副中心,分享科技创新、生物医药发展、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研究前沿。论坛设有院士论坛和胸部肿瘤、血液疾病、创伤急救、健康科普等10余个专业分论坛,千余名医学专家、优秀学者、企业精英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临床医护、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共话医学前沿,贯通产学研链条,共同推动激活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
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马丁、张英泽、王俊、赵铱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宇,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翔宇,区政府副区长,红十字会会长董明慧,区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金文岭,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高炳仰,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牛兴元等领导嘉宾莅临大会。北京市各兄弟医院领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青岛医院、怀来院区领导,京津冀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代表,论坛协办单位主要领导和医药卫生产业的优秀企业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临床、医技、行政部门负责人及本院员工、进修医师、学生代表等1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主持。
开幕式上,王俊、陈宝剑、郑皓、王宇致辞。吴孔安作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发布。
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公众无偿献血意识逐步提升,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成为推动医疗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关键课题。如何在保障临床供血的同时,推动用血观念转变、优化血液资源配置,成为医学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关注方向。此次论坛举行了“积极献血与科学用血倡议”发布活动。多位行业专家共同发布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强化献血责任意识,推动科学用血理念深入人心,携手构建高效、安全、绿色的用血新格局。活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高杰主持,高光明在发布仪式上致辞。
“积极献血与科学用血倡议”发布仪式合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依托大运河医学论坛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医学发展,进一步联动区域内科研、医疗与公共健康力量,推动优化血液资源配置,为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与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医联体签约发布仪式”,签约覆盖河北省内百余家县级医院,双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建立起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常态化机制。
签约发布仪式合影
此次签约标志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引领辐射作用,将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推动实现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助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在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同质化服务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主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围绕医学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与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及AI医疗等方面作主旨报告,聚焦学术高点、引发思想碰撞,推动拓宽面向未来的探索路径。主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副院长赵翔宇主持。
詹启敏作题为“科技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马丁作题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题报告,张英泽作题为“血的教训——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主题报告,赵铱民作题为“AI赋能医用机器人”的主题报告。
主论坛后,胸外科、创伤救治、血液病、妇产科、心血管内科、腹膜后肿瘤、泌尿外科、风湿免疫与创伤骨科、病理科、血管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全科医药学与医养结合、健康科普等13个专业分论坛开启。中国工程院院士、众多行业领军人物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同与会人员交流近年来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面向未来,医院将以本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为新的起点,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新需求,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医产融合、科技创新协同发力,不断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新路径,推动医学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协同共进,为打造国家医学科技创新高地、促进区域医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民”智慧与力量。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坐标点,大运河医学论坛汇聚智慧力量,贯通产学研体系,共同探讨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用医产融合激活协同创新,推动城市副中心培育医药健康新质生产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在京津冀落地成景、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交出一份满意的“人民”答卷。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