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第8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8月1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了第二届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并举行了医师节庆祝活动,通过专业竞赛和表彰先进的方式,激励医务人员增强业务本领、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医学部副主任、校财务部部长孙智利,医学部主任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吴雅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院长付卫,党委副书记姜雪,副院长沈宁、宋纯理、李蓉、唐熠达、马青变,总会计师李春等领导也来到现场,与大家共同庆祝节日。技能大赛和表彰活动分别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会主席赵荣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主持。
李蓉致辞
李蓉副院长在致辞中向辛勤耕耘在临床一线的三院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今年的大赛内容进一步升级,旨在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水平。唯有持续加强急救技能训练与相关知识的掌握,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才能为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她鼓励大家积极展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师的专业素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夯实临床基本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随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届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由医务处、工会、教育处、护理部、宣传中心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主题沿用“精益求精展风采强基固本筑健康”,比赛聚焦急救核心技能,以期加强全院医护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赛程历时4个月,分为科室积分赛和现场团体赛两大阶段,其中现场团体赛包括初赛和决赛两场次。科室积分赛期间,全院57个科室和区域,以第一现场形式,开展真实场景下的急救挑战测试。
科室积分赛抢救现场
现场团体赛初赛共有来自45个科室(队伍)的90名队员参加,在不同的急救场景,采取双人心肺复苏及AED技术模拟抢救。
现场团体赛初赛
经两轮比拼,12支队伍进入决赛。此外,崇礼院区团队作为表演团队参加。参赛选手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充分展现了“技精于勤”的职业追求。
评委分别从临床思维、复苏技能、心电图研判等方面进行打分,根据总成绩决出金、银、铜奖和组织奖。参赛队伍配合默契,选手们沉着冷静、反应迅速、操作规范流畅,展现了高超的急救技术。
决赛现场
紧张精彩的比赛之后,大会进行医师节表彰。
付卫致辞
“为患者服务这个理念,是医生一辈子的事,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对患者要以心待心。”付卫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过去几年医师节的活动和主题,并表达了三重问候:首先,向从医满三十年的医师、技师和药师表示祝贺,感谢他们的坚持与热爱,祝愿他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第二,对参加临床技能比赛的选手们给予鼓励,希望大家在演练与比赛中获得新思考,在医师生涯中不断努力,不留遗憾。最后,他对所有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医务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回顾了2025年上半年医院取得的成绩,强调这些成就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勉励大家共同回望从医初心,为同行者点赞,并祝愿所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医师节快乐。
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金奖——急诊科
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银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
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铜奖——骨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
临床(急救+心电图)技能大赛组织奖、纪念奖——
中医科、神经内科、门诊部、内分泌科、体检中心、普通外科、崇礼院区
大会首先为技能大赛获奖团队颁奖。急诊科获金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获银奖,骨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获铜奖。
医路成长
随后,大会为2025年院级优秀青年医师(临床药师)奖获得者颁奖。骨科王奔、普通外科王冰炎、妇产科韩钦、骨科耿霄、运动医学科张家豪、麻醉科刘畅、心血管内科邓湘宁和张瑞涛、神经内科张林净、消化科胡南、超声医学科朱诗玮、药学部马毅荣获表彰。
2025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青年医师(临床药师)奖
邓湘宁、朱诗玮作为代表作“医路成长”主题演讲。
邓湘宁作主题演讲
从超声心动图到心脏磁共振,邓湘宁回顾了12年的学习和成长。她与放射科团队共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成功诊断了多个疑难病例;利用影像技术为心脏介入手术提供精准评估;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积极参与教学与社会服务。
朱诗玮作主题演讲
朱诗玮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作为超声医生的成长经历,通过日复一日在床旁、急诊、术中“盲扫”里的磨炼,才能建立“手感”。而建立“边界感”,要求超声医生不仅要熟悉解剖,还要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反复验证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医者奉献
大会为第四届“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奖者献花。普通外科李慕行、骨科姜帅、妇产科赵诚、运动医学科陈有荣、内分泌科乐云逸荣获“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奖”,麻醉科刘涛涛获提名奖。
第四届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奖
李慕行作主题演讲
李慕行作“医者奉献”主题演讲。他在发言中表示,从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的忐忑不安,到面对复杂手术时的沉着冷静,每一次经历都加深了他对医师责任与担当的理解。他还举例介绍了创新术式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带教过程中,他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正含义。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赴延安分院工作等经历。
医心传承
院领导为从医三十周年的医师代表颁发了“从医30周年纪念章”,全场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些杏林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以执着坚守诠释“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深刻内涵,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医者榜样。
颁发从医30周年纪念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宁,运动医学科焦晨、药学部朱锦萍作为代表,进行了“医心传承”主题演讲。
沈宁作主题演讲
沈宁在发言中提到,人生的成就从无捷径,有勤才有收,有种才有果。在三院,她深刻体会到了师者传承,感受到了医者荣耀和师者荣耀,感恩师长们的传承与引领。她表示将继续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添砖加瓦,为未来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铺路搭桥,并祝大家医师节日快乐。
焦晨作主题演讲
焦晨回顾了科室发展历程及自我成长的经历。医学的温度不仅在手术室,也在患者的康复与重返运动场的喜悦中。“手术刀尖的精度,永远要以心尖的温度为标尺;论文里的创新突破,终需化为患者脸上的笑容!”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传承前辈精神,推动微创技术发展,提升运动医学国际影响力。
朱锦萍作主题演讲
三十年药香盈袖,千万方薪火相传。朱锦萍从门诊的青春岁月,到急诊药房的生死时速,再到药库管理岗位,深刻感悟到每一份药品背后承载着生命的希望。“药师”职业的博大,既有急诊的“分秒必争”,也有药库的“精打细算”,但不变的是精准的要求。
金昌晓讲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金昌晓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提到古人以济世救人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中国现代医疗工作者传承了这一精神,我们应将专业精进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设立中国医师节,尊重、关爱医生,促进行业自律。金昌晓书记对医师们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坚定政治方向,爱国、遵纪、守法。站在更高平台,用更长的时间线,回顾临床发展,展望医学前景。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技术、服务和模式的创新,是医务工作者永远的追求;三是厚植人文底蕴,提升医学温度。尊重患者、敬畏生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四是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关心医院管理。最后他勉励三院人不断提高技术能力、服务水平,精益求精为患者服务,推动医院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孙智利讲话
孙智利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三院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不仅专注于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更注重人文关怀。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共同成就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医院发展的成就,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把患者放在首位,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打造有温度的医疗体系;二是勇攀科技高峰,聚焦临床关键难题,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产出更多原创成果;三是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北医厚道精神,培养兼具仁心仁术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孙智利副主任表示,医学部将继续全力支持医院发展,深化医教研协同,为医师提供更广阔平台,并祝全体医师及家属节日快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将珍惜职业荣誉,努力钻研医术,始终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职业追求,打造医护药技“金名片”,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为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医三院 郭婧博 陈吴康)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