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牵头制订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发布

2025年4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发布两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牵头制订的《GBZ336-2025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获批发布,并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继2024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后,首次针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制定的诊断标准,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职业人群健康权益提供了更强保障。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长期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导致的正中神经损伤性疾病,常见于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质控中心主任单位,依托多年临床实践、科研积累和标准化工作经验,由李树强教授牵头,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及国内多家职业病防治机构,历时3年完成标准起草。

团队通过综合分析国际劳工组织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职业卫生调查及诊断指南等资料,结合我国前期相关调查研究基础和标准的可操作性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的关键技术作出判定指标,最终形成一部科学、可行且实用的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随着新标准落地实施,我国劳动者将获得更精准的健康保护,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短板”进一步补齐,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联合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针对医疗机构、企业安监人员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并推动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纳入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也将探索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利用医院平台优势,建立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预防-诊断-康复”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相关链接:

关于发布《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等2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解读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