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国际肉苁蓉暨沙地中药材学术研讨会召开
为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健康中国建设”、“肉苁蓉列入食药同源中药材物质目录”等发展机遇,积极配合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荒漠化治理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8日在巴彦淖尔市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全面提升肉苁蓉产业发展水平,尽早将肉苁蓉打造成为中药材大品种,同时促进沙地中药材的研究、开发和沙产业发展,促进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025年4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国际肉苁蓉暨沙地中药材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挖沙地中药健康价值,推进苁蓉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沙区特色生态产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新疆中药材产业协会、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肉苁蓉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研究中心、新疆颂春维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北达苁蓉(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沙漠肉苁蓉有限公司、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膳康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蒙道地中药材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大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种植肉苁蓉寄主植物1200多万亩,接种肉苁蓉300多万亩,年产药材突破2万吨,彻底解决了药材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临床用药和200多个中成药和保健产品的原料供给,并为肉苁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大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有效保护了野生资源,成为履行华盛顿公约的典范;治理沙漠8000多平方公里,为肉苁蓉主产区和华北地区构筑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为国家节约治沙资金400多亿元,为“三北工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训农牧民6300多人次,助推20余万沙区人民致富,为沙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中国特色可持续治理沙漠和荒漠化地区精准扶贫新方法,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自全国的24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肉苁蓉主产地政府领导和地方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28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内容包括肉苁蓉寄生机制、栽培技术、生物合成途径解析、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甘草、红花、锁阳、苦豆子等沙地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药效物质、作用机制等,合成生物学与生物育种、中药材趁鲜加工、食用中药养生产品开发等。研讨会报告内容丰富、深入,创新性和实用性很强。尤其对肉苁蓉寄生过程及其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主要药效成分松果菊苷的全生物合成途径解析、肉苁蓉治疗抑郁及其合并性功能障碍、肉苁蓉通过肠道菌群抗酒精性肝损伤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于肉苁蓉药用资源已经解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下游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研讨会专门举办了“产业发展圆桌会议”,大家就如何利用当前我国政府发布的一系列中医药发展利好政策和肉苁蓉列入“食药同源”中药材物质目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肉苁蓉大健康产业,打造西部特色新质生产力,将肉苁蓉培育成为年产值50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详细、可操作的发展方案。
肉苁蓉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真正的生态产业,是沙区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最理想的途径,也是西部沙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特色产业,会议呼吁,在当前我国全面进入生态中国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政府应该从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肉苁蓉产业的发展,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给予产业发展更大的支持;尽早将管花肉苁蓉列入食药同源中药材物质目录;并号召大型制药企业和健康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加入肉苁蓉产业化行业,为打造肉苁蓉大健康产业,培育高质量中药材大品种,促进西部荒漠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推动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打造西部特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挥肉苁蓉产业在健康中国建设、西部荒漠化治理和沙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考察了吐鲁番高昌区艾丁湖湿地公园肉苁蓉种植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重点科技项目肉苁蓉及寄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繁育苗圃、新疆颂春维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肉苁蓉加工厂。
背景资料
肉苁蓉为著名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滋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传统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病证,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提高性功能、抗衰老、防治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抗抑郁、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润肠通便等多方面作用,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保健产品,为名贵中药材之一。
肉苁蓉属植物为寄生植物,其寄主为防沙固沙植物梭梭和柽柳等。由于长期乱采滥挖,肉苁蓉野生资源濒临枯竭,沙漠环境严重破坏,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生产严重缺货,肉苁蓉研究和产业发展长期处于低谷。
1990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研究团队开展了肉苁蓉的系统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实现管花肉苁蓉从“草”到“宝”的华丽转变,在国际上首创了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实现了肉苁蓉人工种植“0到1”的突破。打造了肉苁蓉全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年产值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不到2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200多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药学院 图/杨力)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