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系列丛书 内科学》出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迈入面向社会的临床医疗领域的关键阶段,培养和掌握规范的临床思维方法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要求,也是年轻医生成长为临床专家的重要能力。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石学科,内科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医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等多方面技能的责任。

在此背景下,《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系列丛书 内科学》应运而生。本书涵盖了呼吸、心血管、消化、风湿免疫、内分泌、肾脏、血液和感染性疾病等内科核心领域的常见疾病,归纳出从接诊、开检查医嘱、诊断流程、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诊断正确书写模板、治疗流程、重要治疗医嘱的临床思维全过程,汇集了众多临床一线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多年来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成果。

本书适用于医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等。该书将引领临床医师在内科学领域构建起科学、严谨、高效的临床思维框架与诊疗模式,使住院医师在面对内科系统复杂多变的疾病挑战时,能运用所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展开综合分析、精准判断与正确决策。

临床思维全过程示例

主编简介

段丽萍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科主任医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副)编、主译教材、专著等7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大学杰出学者奖等。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人体微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编写名单

本书序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相关的学科不断确立,但内科学始终是最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内科学的范畴不仅限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衍变、防治等相关知识,而是包含了培养医生成长、成才所需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如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心理辅导技巧等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及医学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掌握内科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是每位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是考核临床医师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科学是各个临床学科的基石学科。

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具有很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是两个必备的要素。每一位医生都是在前辈给予的教诲及指导下,在自身大量的临床实践里,在总结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中成长。遵循理论-实践-总结-实践-理论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从医学生磨炼成为真正的临床医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认真读书;二是临床实践。

认真读书  年轻的医学生在医学院校仅接受了最基础的医学教育,尚不能说是掌握了医学理论知识,即使是有一定经验的住院医师也是如此。学习前辈积累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非常重要。认真地读经典医学专著是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对刚跨出医学院校的年轻医生更应强调读书;对自身专业相关的经典著作要做到通读;要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读,读懂其内涵,再回到实践中去。在读书中,除了学习知识和才能外,还可以学习到医学前辈们对患者认真、严谨、负责的高尚医德。

临床实践  年轻医学生走出校门后会迈入面向社会的临床医疗领域,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通过若干年的一线临床工作,能使他们较快地从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临床医生。临床实践也是所有医生不断进步、体现价值的最佳路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重点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临床工作的胜任力。

(1)培养和树立职业道德: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无私无畏,一切为了患者”的精神,这也是医生的灵魂。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在与患者的广泛接触中,真诚为患者解除病痛,实实在在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有具备高水平临床工作能力者才能真正体现优良的职业道德。

(2)掌握规范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和掌握规范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要求之一。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生在具备一定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及心理诉求、疾病呈现的客观现象进行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提出诊断、处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是确保高质量完成医疗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必须指出,临床思维贯穿于诊治患者的全过程中,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需随着疾病的变化及时做出修正。其中患者的心理、社会、经济、环境等状况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做出诊断、提出处理决定时,必须要严格遵循从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基本点出发,结合患者实际,合理、有针对性的原则。因此,是否掌握规范的临床思维方法也是评估医生临床工作胜任力的具体表现。

由段丽萍教授主编的《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系列丛书  内科学》改变了传统内科学教材的编写模式,遵循规范化临床思维的全过程,将各系统疾病按其特点,从临床接诊开始,全面收集患者原始病情、体格检查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推断,结合疾病的相关知识,提出可能的诊断及合理、有价值的进一步检查;通过鉴别诊断得出最终诊断;根据临床常规及业界共识,提出合理、有效、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对疾病的院外治疗及康复给予指导性的建议。通过对每一个系统、每一种疾病的学习,就如同经历了在临床实际诊疗患者的全过程,其中也包含了合理诊治、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行医原则。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内科学(包括诊断学)的教学在从医学生走向临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担负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临床课程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基础与临床分隔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目标。为此,有必要让医学生更早地了解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系列丛书 内科学》以临床思维流程为主线,提供了结合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的诊治方案,不仅能更好地培养住院医生确立规范化的临床思维,增强住院医生的临床胜任力,亦可能对提高医学教学改革后的医学生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毛节明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大内科主任

2025年2月3日

本书前言

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精髓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更在于临床思维的磨砺与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毕业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助力医学毕业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临床诊疗技能,确保其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患者安全。正是在此背景下,《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系列丛书 内科学》应运而生,旨在引领住院医师在内科学领域构建起科学、严谨、高效的临床思维框架与诊疗模式,使住院医师在面对内科系统复杂多变的疾病挑战时,能运用所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展开综合分析、精准判断与正确决策。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内科学的核心领域知识,包括呼吸、心血管、消化、风湿免疫、内分泌、肾脏、血液和感染性疾病等。从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到疑难病症的鉴别与分析,再到不同疾病的治疗医嘱,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内科疾病诊疗的现状与进展。我们特别邀请一批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知名专家与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厚的学术功底,确保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临床建议均源自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兼具极高的权威性与实用性。同时,书中还穿插了图表、诊疗流程图等,协助读者直观、高效地把握关键信息。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住院医师们能在内科学领域筑牢根基,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能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果断的决策能力,成长为兼具深厚人文素养与卓越临床技能的优秀医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此书成为您临床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在书稿的编撰历程中,我们虽力求精益求精,但仍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我们诚挚地恳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本书的完善与提升。

段丽萍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内科主任

2024年12月15日

本书目录

样页试读

心律失常

早期食管癌

彩图展示

敬请期待:

欢迎扫码同步关注北大医学堂“AI助学”

AI助您获取新知,快速检索书中内容,随时随地解答疑问。

(北医出版社)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