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心脏外科等多学科联手15小时挑战“爬进心脏的肿瘤”

2025年8月12日清晨,65岁的王先生紧紧握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张树栋主任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月前,一场历时15个小时的手术,将王先生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2025年7月1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室内,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正在进行。

王先生体内,一条长达15cm的癌栓从左肾肿瘤出发,沿肾静脉侵入下腔静脉,如危险的“毒蛇”在患者体内向上攀爬。其一端已突破膈肌进入胸腔下腔静脉,逼近心脏入口;另一端则深植腹腔内最大的静脉血管。这枚“血管炸弹”质地脆弱、易脱落,一旦碎片冲入心肺,将引发致命肺栓塞。

四个月前,王先生因腰腿肿胀不适就诊,多处求医后,检查结果却令人震惊:左肾10厘米的巨大肿瘤伴发的癌栓已沿下腔静脉“爬行”至心脏内。

“伴有静脉癌栓的肾癌本就凶险,当癌栓侵犯到膈肌以上(Mayo IV级),属最高等级,治疗难度极大,”当患者最终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时,泌尿外科张树栋主任指出,“患者癌栓同时存在两种致命形态:胸腔段漂浮易碎,腹腔段坚固粘连。”

面对如此高危病例,张树栋主任带领泌尿外科团队开展讨论,首先采用“靶向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方案。经治疗后,原发灶及癌栓显著缩小,癌栓长度从20cm缩至15cm,并从心房回退至膈肌上方,降低了手术风险。然而,治疗期间患者突发肺栓塞,危机迫在眉睫,手术刻不容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织心脏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进行多学科讨论,患者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胸腔段癌栓极度脆弱,稍有不慎即会脱落致命,而传统取膈上癌栓需大开胸、停跳心脏,创伤巨大。经过反复论证,张树栋主任团队与心脏外科凌云鹏主任团队敲定创新策略:在一个手术中解决患者难题。先由心脏外科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条件下取出膈上下腔静脉漂浮癌栓,再由泌尿外科使用机器人技术,在微创条件下精准处理处理腹腔段癌栓并切除左肾肿瘤,保护右肾功能。

7月16日早9点,手术在麻醉科严密监护下启动。

bc76f70c8bfb49fbaf644928ad7e685e.jpg

心脏外科凌云鹏团队手术中

心脏外科凌云鹏主任团队于患者右侧股动静脉及颈内静脉精准穿刺,建立体外循环通路。随后,在右侧第四肋间切开约6cm小口,在持续跳动的心脏上,漂浮在膈上腔静脉内的脆弱癌栓被精准、完整取出!超声反复确认无残留,首战告捷,为后续手术扫清最大隐患。

f9ffd84cf98348c4beaf68e4ab0b5015.png

2d1763bea4c84895bcac442a243ffa34.png

泌尿外科张树栋团队手术中

接力棒交到张树栋主任手中。他操控机器人,在放大高清视野下精细操作。面对与血管壁紧密粘连的腹腔段癌栓,团队创新采用不阻断下腔静脉近心端策略,巧妙控制血流,沿血管谨慎分离,完整切除癌栓并精细缝合,成功保全右肾功能并恢复了下腔静脉通畅性!随后,张树栋主任仅用时不到40分钟,完整切除了左肾及肿瘤。

f7ef9611f41e4bfa80540f903702e936.jpg

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

这场历时15小时的超高难度手术,对患者生理是巨大考验。麻醉科许川雅主任医师团队全程高水平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全程操控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控癌栓位置,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4d58e21391b44b1cac85aa4734310780.jpg

患者出院前,张树栋主任查房

术后,王先生转入ICU,次日即苏醒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3天开始逐步恢复饮食。病理报告也带来喜讯:术前新辅助治疗使肿瘤广泛坏死,左肾癌及癌栓被彻底清除!8月12日,王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178d907ac30648fd85368da68bd38858.jpg

患者与医务人员合影

“以往Mayo IV级癌栓患者常被认为无法手术或风险过高,”张树栋主任谈到,“这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未经治疗生存期极短。根治手术是唯一希望,但文献显示,围术期死亡率高达17%。”

这项首开先河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取栓手术+经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取栓”双微创联合术式,创新性地将心脏微创技术与机器人手术结合,把“巨创”分解为可控的“微创”步骤,为晚期肾癌伴Mayo IV级癌栓患者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作为中国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疗领域的开拓者,在张树栋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的高质量诊疗方案。通过构建肾癌伴癌栓诊疗体系,并牵头制定专家共识,助力各级医院开展肾癌癌栓手术,收获广泛认可,引领我国肾癌伴癌栓诊疗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北医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