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与医学发展,启动学科建设新布局——北京大学“医学+X”前沿技术平台专题研讨会举行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人工智能(AI)正强势席卷医学领域,成为重塑医疗生态的关键驱动力,也引发了各界对 AI 深度赋能医学发展的更多期待。作为北大医学2025年“科技创新年”启动的重要学科建设工作部署,北大医学将紧抓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的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在梳理北大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启动北京大学“医学+X”领航计划前沿技术平台-人工智能与医学发展专项,构建北大医学研究人工智能生态圈。
围绕该建设主题,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于2025年2月20日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以及来自校本部、医学部和附属医院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态势,深入研讨北大医学未来需要重点部署的方向和任务。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AI+医学”领域的政策布局及发展形势,介绍了北大医学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等跨学科实体研究机构建设、智慧药物(AI)平台部署、“医学+X”领航计划实施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基础。他指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研究领域应用的需求和挑战,明确下一步的重点布局和主攻方向。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亚沙教授介绍了知识增强的电子病历学习成果,展示了小雅医生(慢性病预后分析系统)、小北健康(医疗垂域知识问答大模型)等智能系统在实际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成效。
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焦宁教授以“智药革命:AI重塑生物医药研究新范式”为汇报主题,介绍了北京大学智慧(AI)药物平台自2022年获批建设以来的工作进展,并分享了北京大学智慧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举措。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教授分享了研究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并以数智赋能肾脏病防治管理为例,详细介绍了肾说大模型研究(KidneyTalk)和医学人工智能在重大慢病领域的应用成果,充分展现了 AI 技术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陈修远副主任医师介绍了肺癌手术智能辅助模块的探索成果。该模块借助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在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等关键环节发挥精准辅助作用,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创伤,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研讨环节,在乔杰常务副校长的主持下,全体参会人员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北大医学的应用基础和发展前景,共同探讨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平台建设顶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并就“人工智能+医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临床诊疗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初步明确了未来建设中的聚焦重点和工作任务。
王存玉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北大医学凭借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在 AI 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大医学应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医学各领域,为北大医学 “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北大医学在全球医学领域的影响力,为世界医学发展贡献更多的北大智慧与力量。
乔杰校长在总结中强调,本次专题研讨会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北大医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前期交叉探索成果的回顾总结,更是一次紧抓机遇、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2025年,北大医学将以学校“科技创新年”整体部署为指引,加快“北大医学+AI”的学科任务部署,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广泛应用,构建“北大医学+AI”科技创新生态圈,让人工智能成为助力医学腾飞的有力翅膀,不断增强北大医学科技创新突破能力以及学科前沿引领力。北大医学始终坚守推动医学进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使命,期待北大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能为医学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医学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崭新阶段,书写造福全人类的健康新篇章。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