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刘粹:保持对人类心灵奥秘的好奇心

  Q1:您为何选择从医?为何选择现在的临床领域?

  A:我年轻时看过许多中外名著,成年后已淡忘了其中大部分内容,唯独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至今记忆犹深,里面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这和我现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和心理分析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似乎受到了引领。

  后来我有机会去世界精神分析领域的学术重地英国伦敦Tavistock中心学习和培训,就这个问题请教了那里的分析师,分析师用比昂的理论解释了人的模糊的心理活动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被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有了“被看到”的感觉,因此印象深刻。

  因为母亲有心脏病,我选择了学医,在北医图书馆的小楼里我翻出了一本夏镇夷写的《精神病学》,又循着精神科前辈的足迹走进了精研所,开始了精神科医生的生涯,实现了当医生的理想,也把自己对人类心灵奥秘的好奇心转化为工作上的乐趣,这一最初的兴趣至今仍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Q2:2.  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A:精神疾病和心理现象异常复杂,既是脑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探讨实践的中心,我的职业理想就是在这条路上不断坚持和探索,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成长。

  在重症病房工作需要具备处理多病种及疑难病例、急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人抢救的能力,还要有专业的医患沟通技能。我的另一个职业理想是成为精神分析师,探索人类心灵现象背后的潜意识幻想,帮助更多的人解除心灵困扰。

  

  Q3:在抗震救灾中,您有过哪些贡献?有什么心得?

  A: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作为北大六院派出的专家我参与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心理救援工作。

  南疆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与当地的维族同胞语言不通,需要翻译,安全环境也有很多不利的地方。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与当地的卫生部门人员协作及时开展工作。

  由于房屋崩裂,伤员都分布在临时帐篷中,我们心理组医生带领当地医生和护士对有情绪反应的患者进行了心理评估和心理健康宣教,又前往重症患者所在的医院进行诊疗指导,访谈中我们耐心地询问患者的感受,并不时给与积极支持和回应,细致地向家属交待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还对当地精神科医生进行了药物治疗的指导。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坚强和爱,体会到团队的温暖,以及民族之间的情谊。就像我们在救援日记中写到的:“就要告别这片土地,但每一个人,每一滴汗,每一颗泪,每一寸土,都承载了太多让我们回味和感动的故事和历程……相信这一切充满爱和力量的点滴,都会对我们未来的行医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Q4:在现今的医疗环境、社会环境中,该如何保持“初心”?

  A: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宏宇医师说:“最后的成功者都是很笨的、只有些朴素愿望和想法的人”,我很认同这句话。

  25年前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全国只有3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精神科医生,现在的中国,每10万人中也仅有1.5名精神科医生,2.2名精神科护士,而精神疾病的发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日渐增加,尤其是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精神疾病导致的家庭社会负担日益呈现出来,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总结经验,还要教好带好年轻的医生,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

  精神科医生相对于其他的科室,待遇比较低,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面对精神病人有更大的风险,被打被骂几乎都是经历过的,也有同事面临过生命的危险,真正是挫折有过,诱惑有过,而在这个过程中,性格会受到更多的锻炼,也明白更多的心理健康的道理,最终有一颗坚守的心。

  

  Q5:取得现在的成绩,您都付出了哪些努力?给年轻者一些借鉴和提示吧。

  A:临床工作是单调繁琐的,日复一日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相对于外面精彩的世界有时感到自己也像病人一样被关在了带铁栅栏窗户的病房里,因此能耐得住寂寞是个基本功。

  临床工作又是异彩纷呈的,只要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心灵世界的广阔和丰富,因为在患者类似的症状背后却有着迥然而异的心理世界,就像只有潜入海里才能发现大海蕴含的广博的资源,才能发现人类的心理世界奥妙无穷。

  精神科医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尤其是心理治疗不同流派理论著作和实践总结甚丰,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是必修课。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读社会人文著作,了解历史和文化。

  好的临床医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人格僵化的人从事精神科职业会碰到很多困难。

  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精神科医生给自己的人格留一个变化的空间,刻意不要让自己性格中某些特点尖锐化,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赋予自己更大的自由度,即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跟随一定的对象做出改变,既有韧性有比较灵活,有利于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沟通更顺畅。

  好的精神科医生还应该具备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人物简介:

  刘粹,主任医师,北大六院综合二科主任,医学硕士。

  在重性精神障碍病房任主任,对于精神科重症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疑难患者处理有较丰富的经验。

  科研工作涉及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有关基础和药物的临床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