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德艺双馨前辈 传承立德树人精神——研究生院党支部组织观看《立德树人》人物专题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安排,2019年9月至10月,研究生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立德树人》人物专题片。
跟随专题片,全体党员学习了夏书章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专家学者的事迹,领略了前辈们卓尔不凡的学术造诣、潜心敬业的优良学风、奉献社会的突出贡献、修身治学的精神风范。
这是一次生动的精神洗礼
“我用了2周多的时间,学习了全部18位专家学者的事迹。像在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都很有研究的裘锡圭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蒋风教授,主攻希腊哲学和基督教跨文化传播的陈村富教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青感叹。“他们在不少领域都颇有造诣,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桃李满园,让我深受教育。”
“每位老先生的事迹,淡淡的,又浓浓的。”郭玲伶这样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淡淡的,是对名利的态度;浓浓的,是对学术的执着,对学术人文精神的传承,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崔爽认为于祖尧老先生对个人与外界关系的处理值得大家学习。“在学术上,老先生面对争议,坚持实事求是,通过理论和实践逐步证实与完善学术研究,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这种不为外界所影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教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师生们的榜样。在个人安排上,老先生却总是为外界所影响,服从组织需要,这种舍小我为祖国的精神更是值得大家学习。”
让罗希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王珏。“王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工作中兢兢业业,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面对挫折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为我们每位中华儿女都树立起了精神坐标。”
同样为这份坚守所触动的还有张小凯。“老教授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并没有停止学习和思考,不仅继续钻研本学科研究,还密切关注局势时事及与本学科息息相关的学科与行业的发展,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辈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以自己一生的坚韧和坚持,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贡献,为各领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梦歆认为,正是这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铸就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之魂。
这是一次深刻的初心叩问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张和龙的脑海里回荡着这句话。“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急不躁,踏实奋斗,贡献我们的劳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社会应于学术之上。”刘璐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初心。“现在我们经常提到怎样做学问、怎样工作,但可能不常思考为什么做学问、为什么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仅要告诉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更要引导和叮嘱他们秉承家国情怀,牢记社会责任。”
“以师生为本,真诚、务实地为师生服务。”王凤清和律颖还在具体岗位和工作层面进行了思考。“做有心人,到教师队伍中去、到学生队伍中去,了解需求、服务需求。摒除浮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勤于思考和研究,不断提升服务本领。”她们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初心包含了更多的淡泊与坚持、学习与创新、倾听与付出。
这是一次有力的使命召唤
“我想起身边的很多北医人,在专业选择上一直秉持‘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学科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思想,选择之初没有考虑个人喜好,更谈不上名利,但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张皓用北医的“厚道”精神引领自己的前进方向。“作为未来北大医学的管理工作者,一定做到集体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就做好什么,深入下去、思考进去、创新起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李晨曦将在工作中继续认真践行“三全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发挥管理育人功能,还要严于律己,严格师德师风,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更加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努力做到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彭耕将师德提升作为自己的重点努力方向。
“把管理工作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张雪原希望通过努力,自己能早日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时代在变,但初心使命不变。研究生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将坚守岗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研究生院)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