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之十六】中国梦,北大梦,我的梦

【中国梦征文之十六】中国梦,北大梦,我的梦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梦想犹如一盏明灯,它在我们心里,温暖我们,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它在我们前方,指引我们,赋予我们进步的动力。小到我们个人,大到北京大学这个集体,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中国,都不能没有梦想。梦想定义了行动,正是因为怀揣了梦想,我们才会领悟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孜孜不倦、披星戴月,最终达到我们幸福的终点。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这是北大的梦想,也是每个北大人的梦想,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梦想,北大的每位辛勤的老师和莘莘学子才感受到为建设北大而添砖加瓦的那份荣耀。同样,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正是因为不断追求和努力完成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近,关于梦想的讨论和陈述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梦想,什么又是中国梦呢?梦想是一种对于成功人生的追求,也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梦想有时候等同于理想,有时候又区别于理想。尽管现实和梦想总是有所差距的,但是不切实际的、缥缈的梦想却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努力描绘和追求理性的梦想,即理想,并且将该梦想付诸行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将其变为现实。正如克雷洛夫所说的那样:“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只有行动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梦”这个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先提出并定义了“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场参观了以“复兴之路”为主题的展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他满怀信心、把握十足地表示中华民族的这个最伟大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梦”再一次被提出并且做了进一步的阐释。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所阐释的“中国梦”将党和人民紧密凝聚在了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党领导人民奋发图强、努力进取,为实现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追求的信念。“中国梦”的实现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不仅仅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梦想,它也是各个地方和每个人的梦想。全国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的梦想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唯有大家众志成城,紧密团结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组成更为强大的统一战线,才能毫不动摇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知识和科技的推动作用,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先进科技的不断探索,就是我们为梦想而奋斗的过程。假如梦想在彼岸,现实在此岸的话,那么知识和科技就是渡我们过河的那叶扁舟。作为知识和科技传播的伟大学府,北京大学的那份厚重文化和精神力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的荣辱兴衰、民族的命运顺舛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

        自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北京大学就在憧憬一个又一个梦想、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中不断前进、不断强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著名的高等学校,一路走来,北京大学怀揣的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动摇,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从当初的一个小小学堂顽强地成长为了伟大的学府。温习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没有人不被它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不屈不挠奋斗的那份执着所折服。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立,这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学校。两年之后,侵略战争席卷了京城,八国联军的侵入使得京师大学堂曾一度遭到破坏和摧残。但是,京师大学堂并没有被这样的噩梦所吓倒,相反,它在两年之后愈发壮大起来。在各届校长、每个老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之下,学校思想解放、学术繁荣,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北京大学就是在一次又一次遇到挫折和战胜挫折的经历中不断成长并且发展到今天的。如今的北京大学已经是一所国内领先、国际闻名的高等学府。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称,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国家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具体的国家梦想,也是北京大学努力争取去实现的一个梦想。怀着对“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梦想的憧憬和渴望,北京大学启动了一系列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大梦也昭示和成就了一个个老师和学子的梦想。北京大学的前校长蔡元培先生出任期间,曾提及到“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解放了思想,同时也繁荣了学术。解放自由的思想,既是指北大的整体思想氛围,也是指每个个人的所思所想,这体现了北大的偌大人文情怀。同时,正如北大校徽所寓意的那样,“以人为本”是大学的办学理念。确实,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我们,从内心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由汲取知识和文化的那种畅快。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学,这不仅仅是北大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位学子的梦想。

        无论是美好的中国梦还是北大梦,它们同样也是个人的梦想。每一位热爱祖国和心系母校的学生,都会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铸就更大的北大梦乃至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段催人奋进的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确实如此,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仅仅是我们青年一代憧憬的梦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套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来说,我认为今日之“中国梦”“北大梦”,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中国梦和北大梦很美好但是也很大很宽泛,对于还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来说,可以先树立自己的梦想,然后去努力实现。每个人“我的梦”去打拼奋斗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梦”和“北大梦”最有力的支持。对于从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走到繁荣进步的大城市的我来说,从小我就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越来越好的学校学习深造,通过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去为实现学校的梦想,乃至祖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础医学院生化系 王维斌)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