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之八】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征文之八】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年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对“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北大的梦,更是我们每一名北大师生的梦!
1. 忆红楼,展望未来实现中国梦
今天,在浮躁喧嚣的世界中,北大红楼是否还是你我心中的骄傲?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红楼在当时不仅是“雄视一方”的西式建筑,也是名人荟萃之地。当时德高望众的蔡元培校长,主张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对新旧思想实行“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一时间,云集北大的著名学者不仅有胡适、辜鸿铭、钱玄同、刘半农、杨昌济、刘师培等,还有很多国内闻名的专家如李四光、马寅初、翁文灏、沈尹默、马叙伦、陈垣等。而一大批新民主主义革命家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也都工作在北大红楼,使这座高等学府更显群星璀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之命运。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
当时的北大成为全国新思想、新文化孕育和传播的基地。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在红楼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五四”运动后不久,又在此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罗章龙、范鸿劼、刘仁静等成为了小组的初期会员。 “五四”运动中更走出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热血青年如傅斯年、罗家伦、黄日葵、许德珩、谭平山、匡互生等。今天,当我们回想那场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时,仍被那些爱国主义的行为所感染。“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回荡。北大红楼不仅是科学文化的摇篮,也是一座革命的摇篮,这里不但有中国一流教授、学者、专家,也培养出了无数革命志士。“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像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尽管前进的征途充满曲折和艰辛,历经文革磨难的中国人民,在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的指引下继往开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不再遥远。作为一名北大师生,回首历史,深感责任重大。今天的北京大学已成为世界知名学府,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名人、学者,但我们仍然不可遗忘历史上的老北大,更不可忘记那座具有光荣历史、荟萃群星的红楼,红楼之梦即为北大之梦。期盼我中华民族之富强,是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的梦想。亲手把我们可爱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责无旁贷。今天的北京大学正在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仍需不断深化改革,从根源上杜绝学术造假、贪污、腐败和堕落,愿北大红楼精神永存。
2.立足科学研究,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我系从80年代起,在庄辉院士的带领下,一直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病毒性肝炎的科技攻关课题。我们的科研工作曾多次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鲁风民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肝炎诊断试剂的优化与研发”参加了国家“十一五”成果展。我系教师的科研论文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做国家和人民急需的课题中,我们亲眼见证了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北京市新生儿乙肝零感染率,这些成果令我们欢欣鼓舞!我们的教授和副教授们曾赴全国各省,向医务人员宣讲乙肝防治指南;曾深入边疆、农村现场指导肝炎防治工作。当我们的科研成果被国家计生委采纳,作为国策全面推广时;当我们在国际医学学术会议上发言时,当我们出席省、部级和国家的科技成果颁奖大会时,我们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也深感个人理想只有融入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大众共命运,才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的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深知彻底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还有很长、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但使人民群众不再受肝炎病毒的侵染,从此摆脱肝癌的梦霾,是我们的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到那时,“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祖国到处是春风杨柳、莺歌燕舞,“十四亿神州尽舜尧”。我们将为曾经的付出和今日的努力倍感骄傲和自豪!
3.立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实现中国梦
三尺讲台是教师实现中国梦的大舞台。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以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8年制同学全部实行导师制。每个老师除了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要承担大量人才培养任务。很多教师都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为学生召开科研组会、修改论文、帮助学生申报自主科研课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熟悉和掌握了查阅文献、写综述以及开展科研的思路、方法,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做出了贡献。
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科技人才,我们在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2007年起开设了《高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2011年开设了《重大传染病病原学研究进展》课程和《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课程。
在教书育人方面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大师讲座,拓宽视野,服务社会,规划人生”的新路。在病原生物学进展课上,同学们聆听了多名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学专业的知名院士、首席专家的多场精彩学术报告会,研究生们除了领略大师们的风采外,还积极向这些专家请教探讨学术问题,不少同学在这些报告中深受启发、促进了科研和实验进程。其中,本系英国客座教授Malcolm关于HIV概述和流行病学的讲座,从世界谈到地方,从社会现象讲到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大科学家的医者仁心;庄辉、程京、洪涛三位院士风采奕奕,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令大家佩服不已。大家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那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我系每年都推荐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或作为会议志愿者,或作为会议翻译人员。科研能力优秀的同学向大会主办方投稿并被录用,有些同学则作为海报宣讲者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各位同学精彩的展示、流利的表达、夯实的知识、严谨的科研总结赢来专家们的精彩点评,这不仅展现出本系研究生同学的风貌,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增光添彩。
4. 肩负使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个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我们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创建一流大学、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的进程中,紧紧围绕本学系中心工作,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2007-2013年的各项教学改革任务的完成。2009年我系“微生物学课程”申报精品课程获批,并实现了三级跳,获得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根据精品课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二等奖、网络教学大赛获三等奖。
在科研方面,我系要求党员带头积极申报国家和北京市等科研项目。截至2012年,我系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1项、面上9项、青年5项。科技部863计划4项、973计划1项;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7项;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国际、国内合作项目近20项,总额超过3500万。根据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统计,近2年发表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此外,党支部还注意充分发挥各党小组的作用 。我系研究生党小组带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为公众讲解各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在社区宣讲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才智,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为党旗增辉。
5.积极开展“争优创先”活动,勇当实现中国梦的先锋战士
我系党支部注意把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作为不断提高党支部整体活力的动力,积极推荐表现优秀的党员参评,曾有多名党员获北京大学和医学部先进党员称号。我系庄辉院士20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和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先进事迹堪称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全系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2011年庄辉院士获北京大学国华奖,他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基础医学院,以奖励做出突出成绩的年轻教师。党支部注重引导大家学习身边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及社会责任感。2010年鲁凤民教授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员。还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医学部和学院优秀党员。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党的16字发展方针,注重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中发展党员。近几年我们发展了10名教师党员和6名研究生党员。通过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本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医学部优秀党支部。我们深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性工作,更离不开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实现中国梦的先锋战士。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党支部)
编辑:韩娜